A4:文化*生活总第3889期 >2022-10-12编印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写在啜希忱老师《文情嘉语》付印之前
刊发日期:2022-10-12 阅读次数: 作者:韩婧宇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中秋前夕,我收到啜老师“又要出书”的好消息,连同他每年如期而至的中秋祝福,一并收入囊中。
  是的,啜老师又要出书。连同他老人家之前出过的,大约有十大几本了吧。体裁涉及诗词、散文、小说、论文、人物等,内容涉及文学、戏曲、历史、书画、体育等。这几百万字的“泱泱书海”,可谓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书籍大观园。
  这次出书不同,是专门编写文朋诗友往来互动的诗文佳作,书名已经拟好了,叫《文情嘉语》。一个“文”,一个“情”,大约正好概括了啜老师的一生所为,为文为情;至于嘉语,那都是别人的,是文朋诗友的,多么虚怀若谷,多么珍重友情。可见他爱惜人才,珍惜情谊,尽在所作所为,尽在字里行间。
  说来惭愧,结识啜老师如许年,从未写过老师一二。这次出书,啜老师给我布置了作业:体裁不限,篇幅不限,时间不限,三言两语也行。呵呵,大约就图个原创吧!
  万事一箩筐,却从何处起?认识一个人,先记他的名。人如其名,不妨说说啜老师的名字吧。
  啜老师大名希忱,笔名晨曦、洗尘,号东湖居士,与大诗人“东坡居士”只差一个字。啜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热忱、热情、热心”,而且满怀“希望、希冀、希尚”。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也无论是声名显赫,还是无名小辈,只要你有一点点才气,只要被啜老师慧眼识才,你就会被他热忱寻找、热情挖掘、热心牵线,提供一个你需要的平台给你。我就是这么被啜老师挖掘出来的。
  其时,我离开学校多年,业已30几岁,青春尽失、梦想不再,混迹在一群失业下岗人员中,刚刚在港源磅房寻得一席之地,正在为生计苦度日月。于是便情郁于怀,一吐为快,小小的文字“豆腐块”,偶然被《清徐报社》采用,于是被啜老师看到,于是间接被啜老师挖到文朋诗友座谈会上,于是结识了好多有文学才华的人……
  夸张一下:如果我是一粒珍珠,是啜老师把我从人海里捞出,介绍给大家;如果我是一颗星星,是啜老师把我从夜空中摘下,呈现给大家。那闪着光的一瞬,极其短暂,却被啜老师爱才惜才的慧眼识别,被啜老师热忱热情的热心驱使,让我有幸将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犹如孔雀展开最美的屏羽,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使失意的我,感到了生活的诗意;使无望的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是啊,我多么平凡,多么普通,却也有一瞬,闪着光,耀着眼,成为别人眼中的星星。虽然那光芒一闪而过、转瞬即逝,却在我的心灵永久留存,足以照亮我暗淡的人生。借此机会,真心感谢啜老师,也感谢清徐报社原社长李总、好友月英及所有工作人员,还有我们一起座过谈、吃过饭的文朋诗友,如果我有一刻是盛开的花朵,你们便是沐浴我的雨露阳光,让我在平凡的烟火人生中,看到了诗与远方……
  啜老师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热爱与珍惜”。热爱家乡、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热爱朋友;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情意、珍惜人才。他用手中的笔,讴歌家乡、赞美清徐:“中隐环青”、“白石云松”、“平泉碧流”、“东湖夜月”;“人说山西好风光,要数清徐最清凉”;“葡香醋香鱼米之乡,湖城泉城文化古城”……在啜老师看来,哪怕是江山无限,风景“这边独好”!
  说到珍惜人才,啜老师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为他们书写,为他们描绘,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甘做“红娘”。君不见啜老师的《洗尘文集人物卷》,涵盖有“历史人物”、“体坛精英”、“武术名家”、“梨园名角”、“文朋诗友”,以及“梗阳二十钗”等共计180人!《水浒》才一百单八将,《红楼梦》才“金陵十二钗”,我们的奇才啜老师,在人物数量上岂不是比《四大名著》更胜一筹!哈哈……
  当然了,小小如我,还荣登啜老师“梗阳二十钗”之榜,幸甚至哉!更何况,啜老师还不惜笔墨,极尽溢美之词,描写了“傲雪寒胭韩婧宇”:“她写的抒情散文和她本人一样,短小精炼,情真意切,就像从心底流淌出的一股清泉水,叮咚于耳,萦绕于心。读她的散文,像悦耳动听的音律,如高山流水,能把人带入一个神奇梦幻般的精神世界,给人以爱的陶醉、美的享受”……这广告语打的,绝了,任我也想一读,傲雪寒胭之散文,以爱的陶醉、美的享受!哈哈……
  最后再说说“东湖居士”。啜老师号“东湖居士”,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啜老师在《情洒东湖》一文中,介绍了他出生在东湖西岸,小时候在这里戏水玩耍、捕鱼捉虾。正所谓东湖就是他故乡,湖边出生,湖边成长,湖边上学、湖边工作,与东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便是“体委工作”调到“文联上班”,也不过是从“东湖西岸”跨越到了“东湖东岸”。一湖两肩挑,文武齐上阵,真正是“举岸齐眉”,才下西岸,又上东岸。
  当然了,退了休再回“北岸”。能居住在东湖岸边,推窗可见一潭碧水,还有“怡心公园”,这大约是啜老师最为得意、最为心仪的一件事情了。洪湖水,浪打浪;而东湖水,波光粼粼、水波闪闪,犹如娴静的淑女,抚慰人的心灵。
  正如“东湖居士”自述:“凭栏远眺,平湖泛舟,回味过去,畅想未来,倾诉衷肠,抒去忧郁,把无尽的情思洒在广阔平静的湖面上,随着泛泛银波渐渐远去。这纯真之情、诗意之景、浪漫之事,令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岂不快哉!”……
  好一个清徐的“东湖居士”,岂不是比“竹杖芒鞋”的“东坡居士”,还要潇洒!
  诗云: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这句话形容啜老师,是最恰当不过了。对于我们大众,“最是光阴留不住”。而啜老师用他手中的笔,用他热忱的心,留驻了时光,定格了记忆,留下一本本厚实的篇章,将生命书写得灿烂辉煌,当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吧。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礼赞,谨以祝贺!
  最后以两行字,献给敬爱的啜老师:
  晨曦朝气蓬勃,晚霞光芒万丈;
  文章洗得尘埃,希望热忱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