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街道南门社区位于县城赵家街1号,辖区内有5个楼院22个单元,126个平房院,共有602户1732人。今年,南门社区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坚持深化党建引领,构建全域组织体系,优化网格治理结构,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共建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实施社区党建“红细胞”工程,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引领社区治理良性循环。
细化“红网格”激活“末梢神经”
按照“网格上有党组织、楼栋中有党小组、单元内有中心户”的模式,细化“红网格”。南门社区将1个大网格(南门社区党支部)划分为4个网格党支部,15个楼栋(街巷)党小组,以单元、楼栋或街巷为单位选聘45个党员中心户,把党组织“根系”扎到居民“家门口”,实现“组织就在小区内,党员就在我身边”,确保将红色党员力量汇聚到网格中、作用发挥体现在网格上。构建“1心3融4单”工作法,即党员群众一条心,融合“党建、治理、服务”三大载体,做好“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四张表单,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激活“末梢神经”,让“小网格”发挥“大作为”。
推进“微治理”打通“运转中枢”
推进社区党建和综治、民政、安全、信访、司法、卫生健康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互联互通、一网统管。该社区创新开展“门房革命”,在5个小区门房建立民情代办、民情收集、信息通报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代办点”。推动社区服务从“坐等服务”到“主动下沉”,工作模式从“单一办理”到“综合受理”,让群众共享“家门口”的便民服务。推行“全科网格”模式,提供“点对点”式的专业“跑腿”服务,把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的闭环机制贯穿网格服务全过程,带动网格内群众自觉参与网格事务,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小社区、大文化”氛围,提升社区网格化治理“神经元”效能,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有力度,让群众更有满意度。
组建“综合体”释放“链式动能”
按照“1个社区党支部为中心,N个驻地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为成员,X个辖区商铺和居民楼院、志愿者队伍为基点”的“党建+N+X”模式,调动辖区内4个驻地单位、83个商铺、居民楼院,及2个物业管理委员会、8支志愿者队伍、40名在职党员,组建“党建+N+X”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综合体”。以双向服务、双向促进为目标,与辖区内所有驻地单位签订联建共建协议和责任书;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行“结对共建”。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形成了党建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难题联解的工作格局。推行“三单制”服务模式,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实施资源“众筹”、抱团合作,力求让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定期召集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驻社单位、社会组织模拟协同作战,开展吹哨演练,及时复盘总结。
今年以来,南门社区联合开展活动50余次,40余个问题在社区内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快速响应,充分释放社区基层治理“链式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