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杨房村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实现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增效。
杨房村位于清徐县城南15公里处,南接晋中市祁县,全村现有917户,在籍人口2368人,常住人口350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3940亩,村民主要以食醋产业、大棚蔬菜种植和商业为生。2020年、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为23.6万元、53.5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
追回流失资产,激活发展动力源。2017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经“四议两公开”程序收回流失多年的集体钢模板厂,发展清洗碎玻璃项目,探索村集体折资入股、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当年为集体增收21万元,激活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动力引擎,拓宽了集体增收渠道,保障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聚焦特色农业,点燃提质加速器。杨房村紧抓入选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乡村旅游示范村机遇,村集体从2019年开始种植特色杂粮和葫芦,截至目前,已建成杂粮区600余亩、葫芦观光园100余亩,三年来共为集体创收75.1万元。2020年,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100亩、28栋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温室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控制、绿色防控技术、补光等技术,节省了农户种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021年投入运营后为村集体增收14万元、农户单棚年净收入7万元。为满足村民种植需求,提高村集体收入,现已启动二期温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400余万元扩建400余亩、104栋日光温室,预计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2万元。
发包集体厂房,注入造血新动力。针对玻璃厂因产业链断裂关停闲置的现象,村“两委”通过择优比选,经四议两公开程序,将厂房出租给资质信用较好的青岛泰森玻璃制品山西分公司,用于醋包材仓储,有效服务周边企业,村集体每年可收取租金20万元,盘活了集体资产,解决了资源闲置,同时为村里解决剩余劳动力20余人,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下一步,杨房村将以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以“清化收”工作为抓手,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建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核心引领作用,持续培育村级干部后备力量,确保村级事业“后继有人”。二是精准选择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到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商则商,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选好产业、找准方向。三是激活优势资源,抓好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吸收本村村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把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集中起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实施,实现集体经济与村民个人“双增收”。
未来3至5年,杨房村将以党建引领为基础,以特色休闲农业产业为依托,以醋文化民俗特色为亮点,以乡土研学为抓手,在遵循乡村建设的产业性、文化性、乡土性、参与性、休闲性、自然性等特点的前提下,将杨房村总体规划为“一核一带两翼四区”(一核:文旅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民俗风情娱乐带,两翼:醋工业支撑翼、农田景观支撑翼,四区:党建引领示范区、休闲农业产业区、名醋文创购物区、乡村民宿体验区),努力推动乡村建设行动驶入“快车道”,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聚力赋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逐渐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强村富民之路,为实现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美丽新杨房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