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多年前,每当村里放电影,男女老少搬着小板凳,早早守在银幕前,等候电影开演,更早一些时候,年轻人常常跑几里路,结伴去附近的村庄去看电影,那时的电影市场多么红火。随着电视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乡村电影放映队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有这样一支电影放映队一直在坚持着,他走乡村,进军营,到学校,下社区,坚守着流动电影放映的最后一块阵地,他就是受到国家文化部、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电影公司表彰的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负责人——武利明。
武利明,1959年9月9日出生于南营留村,1976年12月参军,在部队当兵时就是电影放映员,1983年退伍回村后,他凭着对电影放映工作的热爱,于1999年同朋友合伙购置了一套35毫米电影放映设备,开始了走村串乡放电影的生涯,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中途由于市场不景气,两个朋友退出了,他没有止步,即使因车祸造成腿部残疾,他依然坚持,见证了胶片放映机退出历史舞台,数字放映机闪亮登场,是承前启后的电影放映人。
二十三年来,武利明跑遍了全省各个煤矿,放映安全生产科教片。他经常为部队、学校和敬老院放映电影,从来不收一分钱。他冒严寒顶酷暑,不管天气好坏,不管人多人少,有求必应,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放映,一年放映场次600余场。一次,在杨房村放电影时,突然下起雨来,村民们打起雨伞观看电影,不肯散场,武利明冒着雨,一直把电影演完,村民们十分感动,自动为利明撑起了雨伞,电影放完后,帮助他收好设备,并再三叮嘱他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2004年,他在演出途中发生车祸,三轮车报废。造成胳膊和腿部骨折,出院后留下终生残疾,家人心疼他,劝他别干了,但他觉得,只要有人看,就证明大家有这个需求,就要坚持做下去。妻子为了照顾他,同他一起出去放映,一干就是5、6年,儿子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和他一起出去放映电影,使他的放映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武利明放电影的事迹经清徐县电影公司上报,引起了山西省文化厅的关注,授予他“农村个体电影放映示范户”的称号,并资助购买了一台南京金南影视听设备有限公司最新生产的16毫米放映设备,两部16毫米电影拷贝。国家文化部授予他“模范放映员”称号,县、市文化局和电影公司也多次对他进行表彰。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更增添了他为电影放映事业奋斗的力量。2005年,省文化厅奖励了武利明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由于武利明放映成绩显著,2006年又资助了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2012年夏,武利明个体电影队的事迹引起了山西电视台的重视,播出报道了他们在乡村山庄演电影的先进事迹。现在,他和儿子两台放映设备,担负着我县清源、徐沟、孟封、王答、柳杜三镇两乡42个村和3个寄宿制学校的放映任务。每天跑两个村子,成为清徐县最后一支活跃在农村的个体电影放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