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850期 >2022-07-18编印

常见用药知识四则
刊发日期:2022-07-18 阅读次数: 作者:王云凤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胰岛素使用有讲究,储存不当变无效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不足以控制血糖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消除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对于胰岛素的储存,很多糖尿病患者还存在误区。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所以最适宜的储存温度是摄氏2~8℃。瓶装胰岛素打开后(用注射器抽过)可在冰箱2~8℃保存1~3个月,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应在室温放置20分钟后注射。胰岛素笔芯在未使用前,应储存在2~8℃环境中,一旦安装在笔上(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就应在室温存放,不能再次放入冰箱中,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胰岛素很怕热,即使在冬天,胰岛素也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之下,以免失效。乘坐飞机时,胰岛素不能放在行李中托运,但可以用恒温保鲜盒装上随身带上飞机。因为飞机行李舱的温度不可控,如温度过低,胰岛素可能会结冰导致失去药效。对于已经冷冻结冰的胰岛素制剂,解冻后也不能再使用。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一旦打胰岛素就会上瘾,产生终身依赖,想戒就难了,还会使生活方式受限,担心2型糖尿病会变成依赖性糖尿病。有的甚至将胰岛素比成毒品,因此拒绝胰岛素治疗。这是对胰岛素认识的重要误区。胰岛素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激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少了,满足不了机体的正常需要,所以补充胰岛素是最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疗法。打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性,也不会“上瘾”。糖尿病患者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必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用水服药需注意,多喝少喝有讲究
  在服用药品过程中,对于哪些药物服用后应多喝水,哪些应少喝甚至不喝,大多数居民不甚了解。专家强调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赃的损伤,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2000—2500毫升),以降低黄嘌呤结石以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需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从而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同时,在服用某些药后,则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将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立即进水。
  三、补钙过量,反而影响儿童发育
  如今,补钙似乎已经成为最时尚的保健方式,各种补钙产品充当了广告界的“宠儿”,从孩子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补钙,但是对于不同阶段人们每日钙摄入量标准,大部分人不甚了解。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各异。对于儿童来说:0到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钙摄入量需300-400毫克,1-4岁儿童每日需要600-800毫克,4-14岁每日800-1000毫克。
  如果儿童补钙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反而影响正常发育。
  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每天不多于2000毫克,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还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等。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能力减退,所以在补钙时更要格外注意。有报道台湾发生过1名78岁的老婆婆因补钙过多引发肾衰竭死亡的案例,所以推荐老年人补钙应以食补为主,重视营养合理的配餐,选择含钙量较高而又购买方便的食品,同时要与锻炼身体相结合,补钙的剂量掌控在每日1200-1500毫克为宜。
  四、自行调快输液滴速,严重可致死亡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输液(打点滴)的经历,不少人在打点滴的过程中,总是嫌速度太慢,自行去调快药液的滴速,根据调查统计,不少居民都有过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做法,殊不知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会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公众用药还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其次,如果需要输液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