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能够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但不合理用药也会带来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品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将常见的用药误区给大家总结如下:
一、阿司匹林双刃剑,过量乱服有危害
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下列几类人不宜服用:罹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险,因此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但长期过量服用,也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出血或穿孔,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二、服药姿势讲究大,姿势不对疗效差
大部分患者服药时,比较注意药物剂量和服药次数,但很少有人知道服药姿势的不同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多数居民对不同姿势引起的药效差别不甚了解。
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口服剂型的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这样的姿势服药,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或胶囊,一则药物有可能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二则药物可能延迟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并随后稍做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
有些药物必须采取直立姿势服用。如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盐酸类(阿仑膦酸钠等),若此类药物贴附于食管壁,可引起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因此,为将药尽快送至胃部,必须以直立姿势服用,同时在服药之后仍须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时以上,同时饮水200ML以上。
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导致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晕倒,因此最好采取半卧位含药。这种姿势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利于心绞痛较快缓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压的危险。还有些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压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在首次给药或加大剂量时,应坐位服药后立即躺卧。服用起效快的安眠药(如咪达唑仑、唑吡坦等),应在临睡时坐位服药后躺下,以免发生摔倒意外。
三、药物骤停危害大,服药疗程遵医嘱
多数居民认为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时就可以停止服药。很多公众都知道药物长期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一些患者在病症缓解后就骤然停止服药。但某些药物在长期服用时骤然停药,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甚至发生意外,严重者可致死亡。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能直接停服,应遵从医嘱,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减量或停服,避免直接骤然停药,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比如降压药,如果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再如降糖药,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
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用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抗乙肝病毒治疗时,要遵守长期服用的原则。在服药过程中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发生肝脏疾病的急性加重,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药,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护,无论是选择药物、更改治疗方案还是停药都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另外,结核病的治疗也需要较长时程的联合化疗,即使是目前公认的短程化疗也需要6个月的疗程,中途不得随意停药。这类药物应该遵循“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用药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复发。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可致耐药结核和全身播散型结核,给治疗带来困难。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也不能擅自骤然停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四、健胃消食药莫乱吃,相互作用伤身体
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健胃消食药,不少人喜欢在胃部不适的时候吃一些,由于它酸甜的口感,很多孩子也喜欢把它当作零食,吃起来毫无节制。山楂丸和健胃消食片都是常用来消化食积的良方,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按时按量服用不会有什么危害。但如果没有分清消化不良的具体病因,就大量盲目地服用消食药,可能导致胃部烧心、反酸等症状。特别是消化不良的儿童如果服用太多,易生“内热”。而山楂又含较多单宁酸,与胃酸作用后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引起胃结石。当山楂丸或健胃消食片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可使尿液酸化,使磺胺乙酰溶解度降低,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时可致肾功能衰竭。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酸性药物合用,可增加这些药物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带来肾脏毒性。
山楂对妇女子宫有收缩作用,如果孕妇大量食用含山楂成分健胃消食药物,可刺激子宫收缩,甚至导致流产。因此对于健胃消食药物,孕妇应谨慎服用。
作者单位:清徐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