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清徐县电影放映志》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精彩出版了。一个县能出一本电影放映志书,在全国来说恐怕也为数不多,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可歌可赞。
可赞之一,《清徐县电影放映志》一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书16开本,242页,20多万字,250多张图片。通过回忆文章、照片、绘画、剪纸、图表、书法、诗词等多种形式,简介了世界和中国电影放映的诞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清徐县电影的诞生和蓬勃发展的历史:放映队从五十年代的2个发展到六十代的6个,七十年代初的15个,再到八十年代79个;放映员由最初的几人增加到100多人。放映场地,由原来广场,发展到影院,由县城1个影院发展到乡村6个,改善了观看条件。就电影本身而言,由无声发展到有声,黑白发展到彩色,普通屏幕发展到宽荧幕,平面电影发展到立体电影,他们步步紧跟,满足众意。运送放映机由肩扛、身背、自行车带变为汽车接送。
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电影确确实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电影放映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出了力,立了功,广大放映员爬山涉水、走村串巷、深更半夜为民放映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可赞之二,《清徐县电影放映志》一书,众人参与,集体撰书。写专业性的志书,一般是一两个人,三四个人,而他们编写放映志书是人人都出力,个个都参与。他们成立了21人组成的编委会。编委会人员除带头撰写电影放映回忆文章、收集资料外,还分头帮助其他放映员。有50多人写了放映生活回忆录,有20多人提供了放映员期间的照片、日记、绘画等资料。年近90岁高龄的老放映员王成发、贾文魁将自己保存了50多年的放映工作老照片全部献出。原杨房公社电影队队长周运顺,86高龄,身患脑梗,行动不便,听说要出电影放映的书后非常激动,自己手抖不能写字,就反复口述,让儿子笔录按时完成《我的一生献给了电影放映事业》的回忆文章。年逾古稀的西谷公社放映员梁守福不仅全心编写志书,而且不辞劳苦,骑着电动车跑遍全县收集资料。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可赞之三,《清徐县电影放映志》书,集资出书,品德高尚。出志书最大的困难是经费问题,由于此行是自发行为,不在计划之内,没有专款,怎么办?这本书是清徐电影发展的足迹记载,这是我们放映员心血苦力的反映,它既是对历史的总结,又是对后人的激励。此书,个人掏腰包也要出!于是,大家积极凑钱集资。你一百,我二百,他三百,先后有46名同志集资10,300元。最多的梁守福同志捐款850元,原人民公社老放映员王铁维、王玲花、张秋叶都是70多岁的老人,生活靠儿女,仍然尽其所能,每人捐款50元。电影放映老前辈任世华2020年临终前,遗嘱女儿长短代他捐款500元。此后,东湖法律服务所、文化服务中心、宏凯影院又捐款赞助10,000元,解决了印刷书费问题。
老电影放映员工作期间爬山涉水,历尽艰辛,为人民群众放映电影,如今年逾古稀,慷慨解囊,出版电影放映志书,这种总结历史为今日,激励后人亮明天的精神,确实可贵,当应高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