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在干嘛呢?”“发呆。”
朋友发来信息问我。
发呆?是的。在家里、单位……我常常会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发呆,而很多时候,创作的灵感和智慧,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正是得益于这“发呆”。
发呆能让一切外界的事物都停下来,留一段纯粹的空白给自己。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便是一种纯粹而干净的状态。
每每发呆自己总能进入了这种“思无邪”的境态。这种状态让人暂时卸下压力、平息混乱、净空心灵、找到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与勇气。每天寻一段空闲,给自己发呆的时光。慢下来,去品味阳光里的气息,品味生活的百味。静下来,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去修复自身损伤的细胞。
现代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在你追我赶的生活中,显得疲惫不堪。失眠焦虑,忧愤烦闷,其实这是身体在告知我们,该给自己修复的时间了。每天可以自己抽出几分钟时间,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发呆。清空内心繁杂的欲望,用空白的心让身心归于安宁。“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正诠释了这个道理!因为几分钟的发呆,不会耽误我们一天的行程或计划,它会让自己精力更加充沛。身心疲惫,是做不好内心想做的事情。当自己感觉累了,就停几分钟,发发呆,修复一下自己的组件,让自己满血复活。
对发呆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发呆的好处,可以让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长的几个小时,短的几分钟。”发呆时,心灵进入纯净的自我空间,它在无意识地修复我们忙碌的大脑与内心。发呆时,人是轻松的,是愉悦的。
现实中会发呆的人,更会工作。他们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减压,积蓄新的力量。当今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的内心需要强大的存储空间。每天打开手机,各种资讯填满了心灵的空间,抖音快手的视频填满了我们的娱乐空间,每天的我们除了工作,总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却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便是自己。
当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才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境遇,在各种境况下都能沉着应对,而健康心灵的前提便是自我修复,就像现在人人手中都拥有的手机一样,需要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完成修复更新。
某天在微博刷到一个视频,他说:“有些人开车到家门口后,总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这究竟是为什么?”下方评论区有一个最精彩的回答:“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静静地发会呆,抽根烟,这个身躯属于自己。”点赞人最多的便是这条留言,或许这些人都感同身受吧,面对生存,面对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留几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发发呆,全面修复一下受损细胞,然后再次面对世事的繁杂。
如果你成天在疲惫奔波,不妨试试进入发呆的状态,这个状态会让你忘记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外界物质的定义,而纯粹属于自己,一个真正的自己。
再往下看博主与留言互动中,有人说:“这因为需要。”这是一个简单而真实的回答,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全身心地去迎战生活,但是也需要留给自己一份真实的存在。我们每天会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只有发呆的时候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时段。发呆时,可以不是其他的角色,那时我们完全属于自己。
人是群居动物,现实生活中总害怕孤独,加之而来的总是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我们担心灵魂的空白,于是不停地往自己的人生里添加东西。我们害怕失去,于是总是紧紧地抓住不放手。试着给自己一段发呆的时间,让自己回归到初生时纯净的状态。这样你会发现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在自己身边:阳光、空气、鲜花、杂草,以及爱……苏东坡曾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其实简单地说,静静地坐下来,发发呆,时间会拉长。生活里的焦虑,琐事里的繁杂,就会减少许多,生命的长度就会增长!
前段时间“感觉浑身疲乏”,于是我批了带薪休假,以这种方式“让自己慢下来,修复身心。”人生是一场长跑,短暂的休息并不是停止。何不,趁着韶华,给自己留一段时间,晒太阳,发呆,修复身心。相信愉悦的身心,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心境的改变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美好。
我在斑驳的树荫下发呆,任凭花影落满身,花香沁心脾。阳光穿透时光的枝丫,缓长且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