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集义乡积极探索分类积分制管理“1+4+N”新模式,将党员和非党员村民全部纳入积分管理,用“小积分”管理“大队伍”,充分激发农村内生动力,让村民自治动起来,真正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一盘棋,划定标准,做到管理模式“有高度”。该乡形成了“乡镇党委统筹抓,村级组织具体抓”的全链条落实体系。一是科学制定管理办法,该乡坚持“全盘管理、因人施策”的原则,根据人员特色,制定差异化的管理办法。二是细化评分标准。分类设置,将加、减分项分别归类细化,制定出加分项三大类共20条,减分项19条,全面涉及学习教育、工作实绩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四类人,有序答题,做到积分评定“有精度”。一是精准分类。以各行政村为单位,根据人员的职务、年龄、身体状况等,划分为四个类型。二是动态量化。每人配有一本积分手册,村内选派一名专管员进行打理,动态记录参加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情况,保障村民事事有记录、月月有进步,让分类积分制管理常态长效推进。三是严格赋分。正向加分、反向扣分,通过自主申报、两委会评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三步走程序,确定人员的日常积分和周期积分。四是积分公开。各村坚持公正公开原则,人员月积分、周期积分、等级评定将通过“积分榜”上墙、公示栏展示、微信工作群发布等三个途径进行公示。
N成效,创优争先,做到积分运用“有深度”。一是鼓励先进。充分运用积分成果,建立“积分账户”,设立“积分超市”,购进洗洁精、垃圾桶、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按需兑换,让大家在“各尽其才、各显其能”的同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积分成果也会作为发展党员、星级文明户评定、民主评议、评优评先、党员管理红黄榜等的重要依据。二是帮助后进。对等级评定为“差”的人员,由所在村安排专人进行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结对帮扶和跟踪考察,帮助其提高。通过实行分类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该乡全面实行分类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将村民为社会做的贡献明晰化、具体化,变“笼统”为“精准”,变“软约束”为“硬指标”,倒逼村民从“被动学”“被动干”转化为“主动学”“主动干”,从“过得去”转化为“过得硬”。用积分量化村民的日常行为,促进党建和业务、生活深度融合,激励大家见贤思齐、自我提升,以“小积分”管理“大队伍”,撬动乡村治理大提速,真正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