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834期 >2022-06-10编印

夏日用药误区五则
刊发日期:2022-06-10 阅读次数: 作者:王云凤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过了端午,清徐将马上迈入“蒸笼模式”。夏日高温为细菌、病毒、蚁蚊虫创造了条件,稍有不慎就可能感冒中暑、空调病、皮炎湿疹、食物中毒、腹泻等,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正确面对,可能会延误病情,危害人体健康。
  下面,介绍几个夏季常用药的使用误区。
  误区一:激素治疗所有的瘙痒性皮肤病
  夏季蚊虫增多,经常出现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这个时候切忌不可一股脑的使用皮炎平(醋酸地塞米松)一概而过。夏季也是股癣(真菌引起)的好发季节,症状常常也瘙痒难耐,此时使用皮炎平反而会加重病情。皮炎平是一种弱效激素,外用主要治疗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对于虫咬皮炎等瘙痒严重的疾病效果不错。但如果股藓患者使用可是会延误病情的,因此千万不能随意自行用药,还是要到医院规范就医。
  误区二: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一起服用
  网络流传“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可不是谣言。服用一些药物后如果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
  除了头孢,咪唑类抗菌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降血糖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胰岛素等,都不能与含酒精成分的食品药品同服。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的酒精,所以联合使用以上类型的药品是很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误区三:腹泻、腹痛就用抗菌药物、止泻药、止痛药
  夏季腹泻高发,许多患者一腹泻,就服用抗菌药物、止泻药、止痛药等。其实,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因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此时服用抗生素无效,可根据病因选择止泻药、助消化药或采用饮食疗法等。
  细菌感染性腹泻则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引起,这时应该选用抗菌药物,但也要先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不可滥用抗菌药。对于感染性腹泻的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状较明显时,止泻剂应视为禁忌。
  腹泻往往会伴随有腹痛的现象,此时不应该服用654-2、颠茄片等止痛药。使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或加重病情,如果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还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对于轻度腹痛者,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来缓解腹痛,重度腹痛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
  误区四:高血压患者一到夏天就停药?
  夏天一到,随着气温升高,不少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压较冬季降低的情况,很多患者就打算减药或停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天气炎热,周围的血管扩张,血流会加速,阻力变小,再加上容易出汗等原因,血压会有稍许下降的迹象,即使是血压正常者,到了夏季也会出现血压比冬季低的情况,老年人的血压高低受气温影响更为显著。
  实际上,进入夏季,虽然一些患者血压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多数情况下降低幅度不会太大。因此一般无需调整治疗方案,更不要自行改变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剂量。如果血压低于目标值,伴有乏力、头晕等低血压症状,或者收缩压<110毫米汞柱,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自身综合情况调整降压药物。
  任何自我判断、道听途说都不能作为减药的依据,也不能用来指导减药的具体操作。否则极有可能引发血压反弹、波动,甚至发生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发现血压波动较大,应及时就诊。切勿自己随意加减、更改药物种类或时间,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误区五:全年感冒只喝一种药?
  首先,不同的季节、气候感冒的类型也不一样。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热。但春季多发生风热感冒、秋冬季多发生风寒感冒,夏季多发生暑湿感冒。如果全年感冒只喝一种药,不仅药不对症,而且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我们应该确认清楚自己的感冒类型,在特殊时期还需要与流感区分。因夏季闷热,湿度较大,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受风寒所遏制,疏泄受阻,因而发病。中医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常见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液、暑湿感冒冲剂。
  作者单位:清徐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