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热点*关注总第3833期 >2022-06-08编印

中高考之际,家长如何助力孩子备考
刊发日期:2022-06-08 阅读次数: 作者:黄彬彬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盛夏已临。中高考之际,心态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备战中高考的道路上,家长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助力孩子备考?
  自身情绪,妥善处理
  中高考之际,学校咨询室门庭若市。
  我曾接待过一位开公司的母亲,虽然她一直强调自己给了孩子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提起孩子曾无缘无故挨骂,她惭愧地承认:自己在家会忍不住用对待员工的态度与女儿相处。
  中高考生已经积聚了太多的压力,家长们注意不要把自身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让本就焦虑的孩子困扰升级。家长们可以通过找朋友倾诉、酣畅淋漓地运动等方式,充分发泄情绪后,再与孩子互动。当家长们妥善处理自身情绪,才能更高效地倾听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放松心情。
  就像体育竞赛禁止服用兴奋剂,家长也不能奢望孩子全凭中高考期间“锦鲤附体”超常发挥。
  对于即将大考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应考的最佳状态,并在考前保持一致的习惯,包括饮食作息、答题模式、心理状态等。比如有些孩子平时不喝咖啡,那么考试期间也不要为了提神,突然喝咖啡,因为我们适应变化也是需要消耗心理资源的。尤其在心态方面,过度焦虑会令孩子崩溃,毫不紧张则让孩子不重视考试。以平稳的心态度过备考时光,会让大考发挥更稳妥。家长在备考期间要以身作则,以平常心轻松自然地对待孩子,不要过于关心,更不要唠叨干扰。家长“稳坐钓鱼台”也有助于孩子保持情绪稳定。
  鼓励孩子,注意门道
  中高考备战阶段,学习进入知识巩固区,孩子们陷入“题海战术”。身心疲劳,会走进学习停滞的“瓶颈期”,即“高原现象”。家长此时不能强求孩子出现“质的飞跃”,而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走出“高原”,走向“高峰”。
  不过,与孩子沟通也是有门道的,一句无心之言可能适得其反。
  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年人倾向于给低自尊的孩子更多的个人赞美,即针对孩子个人品质的赞美,如“你真聪明”,而非过程赞美,即针对孩子行为的赞美,如“你学习很勤奋”。但是,个人赞美会使低自尊的孩子更容易对接下来的失败感到惭愧。也就是说,如果不想孩子经历挫折就一蹶不振,家长夸孩子时需要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比如,“最近看你周末也在摘抄作文素材,语文成绩有进步,真为你高兴。”这样孩子会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自己付出的努力,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不是归因于天赋这种难以改变的因素,从而更愿意投入精力学习。
  灌注希望,拓宽视野
  如果孩子对学习现状不满,已经陷入焦虑,家长该怎么办呢?
  我曾遇到一个高三学生,成绩常列班级第一,父母虽然没有直接要求他努力学习,但经常对他说:“你要考好大学,不要像我们一样过苦日子”。父母的话语给了他无形的压力,他成了宿舍的“卷王”,起早贪黑地学习。因为长期作息不规律,又缺乏运动,他生病了,只能请假住院做手术。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月考成绩退步,变得脾气暴躁,再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在心理咨询中,我问他:“你未来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他说:“数学或者物理方面的科研人员。”我问他:“那你了解过科研人员的招聘要求是什么样的吗?”他说:“要读到博士,最好是重点大学毕业。但我现在这个成绩,重点大学希望渺茫。”我告诉他:“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后来考取了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成为重点大学教授,还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及科研团队。退一万步讲,即使你没有考取重点大学,依然可以读研读博,不影响将来成为科研人员。”
  当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而陷入焦虑时,家长要耐心倾听,细心疏导,帮孩子拓宽视野,把目光放长远,让孩子知道: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有用的。必要时,家长还可以与学校老师沟通,一起帮助孩子解决困扰。
  总而言之,家长要信任孩子,“响鼓不用重锤敲”,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可,让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家长要尊重个体差异,相信在自己的学习这件事上,孩子比家长更专业,不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