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让全国14亿人全部居家避难。
2月29日(农历二月初七),老伴和我说:“该理发了。”屈指算来,春节前理了发已一个多月了,按惯例早该理了。但当时正是居家阶段,因出门担心,且理发店也都关门,“要不我试试?”我说。
老伴退休前,在单位常给同事们理发,因此,退休后家里也置办了一套理发工具,但一直闲置在柜子里。
老伴搬凳子坐到立柜大镜子前,我效仿理发师为老伴系好围裙,将电推子,三把剪刀(两把牙剪、一把平剪)、专用梳子、清洁毛刷一一有序放到旁边桌子上,摆开了阵势。
老伴的传统发型是大背头,且自生大波浪。他告诉我,理发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打底切边。即用电推子(或平剪)从一侧鬓角沿耳后及后脖颈到另一侧鬓角,要一气呵成,齐整干净,黑白分明如刀裁;第二步,用牙剪从后脑勺底边起,贴住头皮从短到渐长自然过渡,不要有棱角,尤其两鬓要均匀对称;第三步头顶打理。先用左手食指从前额贴头皮向后穿过,然后轻轻挑起,中、食指顺势夹住头发,右手持平剪稍剪夹起的发梢,依次排序过直至看不到参差不齐的发梢;第四步拾遗补缺。也就是以上三步完成后,整体观看,进一步完善整理。
老伴随后拿起牙剪,徒手做示范。看着他轻巧灵活的动作,我心想:剪刀我也常使用,应该不难吧?谁知这牙剪和家用剪刀不仅构造不一样,而且要想自如地操作它,还真不容易。看来真是“会家不难、难家不会”,各种技能均来自勤学苦练。
我换好衣服,系上围裙,带上套袖,为了看得真,将老花镜戴上,然后拿起电推子开始第一步“打底切边”。我以十二分的全神贯注,步步谨慎,小心翼翼,但稍不留神,右鬓角还是掏进去了。老伴宽慰:“没关系,又不出门。”话虽这样说,但至今我仍心有余悸,打底切边再不敢用电推子了。正式理发看似简单,但更见功夫,要手眼并用,左右手协调合作,左手拿梳子,右手持剪刀,梳子决定头发的长度,剪刀的角度和频率彰显理出的效果,特挑战操作人的耐心和功底。才理了一半,我右手中指处已垫了一个红红的坑,火烧火燎挺难受,但我默默地坚持……
将近一个小时,四步曲终于接近尾声。只见老伴张开两手掌,从后脑勺轻轻向上抚过,然后看着镜子里的我满意地笑着说:“不错不错,以后不用出去理发了。”得到他的认可,我开心地笑了。
打那以后,我们老两口再不用提前与理发店预约,再也不必耐着性子去排队等待,随时随意便可在家为对方理发。
30多年我一直是短发,烫发、时尚发型均与我无缘。30多年,容颜在变,发型未改。自从老伴开始为我理发,随着四季更替,我的发型不断变化:春秋两季稍微打理让直发飘逸;炎夏时后脑勺的头发内掏剪而外不变,一夏轻松凉爽自在;冬天则任其自由生长,隔段时间稍加修剪,随意美观自然舒心。
在家理发,让我们老两口有了更多相守相伴的美好时光;在家理发,让我们老两口平淡的晚年生活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