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之人,可是现在的所谓农民,已经不全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了。已分化出好多职业,有的办企业成了老板,有的开小店,有的进城成了农民工,有的卖菜,有的收破烂,擦油烟机……多数都从事正当职业,靠劳动吃饭。不论他们现在干什么,但他们都属于农民。按传统的说法,农民应具有诚实、忠厚、善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德。
我弟弟丁作义,比我整整小十岁,他是一位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14岁初中毕业,本应继续上学,但不幸的是父亲得了重病,数次住院,他不得不弃学,专门到医院里照顾父亲,有时一住就是半年,弟弟无法继续上学。再加上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热潮,学生们罢课闹革命,张铁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了大家,就这样耽误了弟弟的读书时光。当时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为养家糊口,弟弟不得不正式参加了劳动生产,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民。因受父亲的熏陶,他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曾为全家做出过最多贡献。自成家后,陆续生了两男两女,生活十分艰难,但是他们夫妻二人凭着一把铁锹,一把锄头,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自改革开放后,在党的“三农”政策关怀下,终于走出了困境,并且四个子女都早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不错的小康生活。
我弟弟既有传统农民的特点,但又和传统农民有不同之处。他好学上进,酷爱读书,关心国家大事。自参加劳动以后,每次下地干活,总要将三件东西带上:第一件是半导体收音机,为的是收听新闻和文艺评论;第二件是水壶;第三件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书。劳动累了,就坐在树底下看看书。遇有天阴下雨,除在家做点家务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买书、借书,向亲戚朋友要旧书、旧报,已成为他生活中的常事。多少年来他看了大量的书,有中国四大名著,有孔孟,朱子,老子等古人的书,有近代作家的书,甚至有些外国的名著也看过,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至于唐诗、宋词更是爱看之书。由于他看得书多,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弟弟曾写过不少诗,虽够不上佳作,但语句通顺,韵律适宜,言之有物,对一个农民来说也可算得上是一件不易之事。
更使人值得称道的是,他身为农民,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能亲身体会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他归纳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在一次上级农村工作调查组组织的座谈会上,我弟弟发表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受到调查组的好评。
我弟弟热爱党、热爱毛主席,他从书中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毛主席是如何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他赞扬邓小平,是邓小平同志设计和领导的改革开放,才把经济搞活,使人民生活大提高,国家更富强。赞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痛恨社会上某些不公和腐朽现象,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和犯罪分子。
由于他知识丰富,爱憎分明,热心公益事业,村民选他为村民代表。除反映民意外,经常帮助村民做一些:比如调解家庭矛盾、分家、婚丧嫁娶之事,也组织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
我弟弟也是我作品的忠实读者,每收到我的稿件,总要认真阅读,帮我分析优缺点,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文章看后都要妥善保管,并以此为教育子女的材料。他非常注重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经常向子女讲述祖上的恩德和我与三个姐姐、姐夫对家庭的贡献。四个子女的品德都非常好。
我弟弟丁作义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既保持了传统农民的优良品德,又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但愿我国农民都能保持固有的特性,让淳朴的乡愁永恒留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