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笨。
第一次拿笔写字,是我爷爷教我的。我爷爷是“乡村书法家”,十里八乡,红白事,有请必到。我爷爷写的字非常方正,楷书,年老的时候,更写起了蝇头小楷。受爷爷的熏陶,我也逐渐地爱上了写字。
我五岁开始练习毛笔字,我们那个地方叫“写大字”,爷爷手把手,一笔一划地教我写。爷爷写字时手很用力,有时一个字写下来,我的手被攥得生疼。
爷爷和我说,字如其人。字要写得方正,做人也须方正。爷爷“方正”了一辈子,我也把“方正”二字深深地烙在心里。小时候,“写大字”是被爷爷逼迫着写,不管天寒地冻,每天两张,必须完成。写完之后,爷爷批阅,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慢慢地习惯了写字,慢慢地也喜欢上了写字。若哪天不写,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爷爷是希望我写字成名的,所以教得时候特别认真,也特别严厉。
由于资质有限,又琐事不断,我注定是要辜负他老人家的一番心血了。“写大字”写到现在,中间断断续续,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赏帖无数,用纸无数。仿佛现在还是门外汉,在“书法”的门口兜圈圈,成了名副其实的“笨蛋”。
我7岁开始上学,特别不喜欢学校。上学第一天,正好学校开大会,校长讲话,满操场都是老师和学生,趁他们不注意,我悄悄溜回了家。我爸问我学校大会上校长讲什么,我回答不上来,被我爸劈头盖脸打了一顿。我记得妈妈在边上疯狂地吼我爸,他那么小,他能知道什么。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逃学了。
老师教写数字“8”,让回家好好练习。我拿着铅笔画来画去也画不出,我爸看得生气,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8”,要求我一遍一遍地描摹。那一晚上,我把那个“8”字描得像营养过剩一样。想不到,画着画着居然会写了。
有一次村里放电影,我想带弟弟去看电影。爸爸说必须把要背诵的课文背下来才可以去。我一直背,一直背,弟弟在边上听我背,他竟然背会了,我居然还是记不住。弟弟着急得直跺脚。再背不会,电影就开始了。后来终于还是没有背出来。最后爸爸也只好放我们去了。
上学期间,我唯一感兴趣的科目是语文。我上初中时已经把高中的课程全部学完。中考,考得不错,全家都很开心。高中期间,语文是我的强项,从来没出过前五。高考前夕,语文老师为了鼓励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信心满满地进了考场,那次语文考试我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及格。可以想象出来语文老师看到分数时的沮丧。实在不想复读,随便选了个名字好听的大学,选个自己压根没听说过的专业,白白浪费了三年的时光,混了个毫无意义的毕业证。后来报考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领了个西北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再后来又报考了北京财贸的机械制造专业,又拿了一个本科毕业证。说出来还是蛮厉害的,双本科,也算是努力的见证了!
毕业后,步入社会的我,简直就是一个“愣头青”,啥也不会,处处碰壁。把“做人方正”表现得淋漓尽致,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
我总想着出淤泥而不染,保持初心,做好自己。然而,凡事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总想,做工作就是把工作做好,不用管其他。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都比我爬得快,而这套“生存技能”我压根就没学过,也从来就没兴趣学。
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早已成了别人嘴里的“笨蛋”。做事情,总想把它做到极致。加班熬夜,拼死拼活,亲力亲为,身先士卒,这个笨蛋,到底图个啥?休息时间练书法,有人看不惯:这个笨蛋,正经的不干!言必行,行必果,有人看不惯,这个笨蛋,啥都爱较真!
做得好了,有人说我笨;做得不好,同样有人说我笨……生活中,工作中,“笨蛋”一词始终陪伴我,成为我最忠实的伴侣,最形象的标识。
说我笨,我就笨,笨他个天翻地覆气象新,笨他个名符其实守初心,我宣誓,我是“笨蛋”,绝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