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领头雁,是定方向的,雁群飞向哪里全靠它。治国理政,靠的是理念和信念,理念先进,理顺了方向,信念坚定,上下拧成一股劲,力往一处使,没有办不成的事。我们身边近几年的华丽蜕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或许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全城立面改造,是花篮公园、体育公园,是东湖水城、南部新城,是职教园区,是拓宽了的路,当然还有好多,但我关注的是一则公告:“在清徐,事难办?吃拿卡要?打这个热线反映!”有详细的工作时间,明确的举报热线和邮箱。
这则公告发布的那天,一看到这个题目,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它终于来了!”
这不是一个政策,而是一个理念。这个理念释放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信号——希望和长远。
同样一片天地,有时候举步维艰,有时候日新月异,所有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本质在。家乡的发展,本土的事业已经在快车道,继续前进,需要开放包容的姿态,需要厚实肥沃、益于扎根的土壤,而这些举措,正是为了彰显我们的气度,培植出这样的沃土。
贫穷落后,无非两个原因:不想、不干。想了不干,有一个美称——幻想家;只管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也有一个美称——老黄牛。幻想家估计得饿死,老黄牛精神可嘉,但不抬头,等于固步自封。所以,只想不干,或者只干不想,都不可靠。怎么想,怎么做,在人。
挖煤炼焦是产业,电动汽车、机器人、新材料也是产业,它们的科技含量、发展前景大不相同;油盐酱醋不过是一些日常用品,但可以观光旅游,可以产教融合,可以成立研究院发明创造;祖祖辈辈耕田种地,种葡萄,种地瓜,种油菜花,种玉米、高粱,种各种各样的杂粮,都不曾想种出休闲旅游业,种出加工厂……
墨尔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水塔或紫林的醋,冬奥会上跑的是清徐生产的电动汽车,头条里播放的是西怀远的油菜花、是葡峰山庄采摘的盛景,新闻里时不时能看到熟悉的名字,你会不会为生在这片土地而自豪?这是关注度,是参与面,是重要性,是存在感。
前几天开会,身边恰巧坐着一位娄烦人。我问他:“娄烦中学怎么样啊?”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肯定好啊,虽然还没有高考,但肯定会好!”
集团化办学才一年半,娄烦中学加入清徐县高中教育集团仅半年,就给了人们这样的信心,生源回归,质量提升,充满教育振兴的希望。一个决策,就能造福一方。作为输出者,我们不只有欣慰,更有一份责任;而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人们记住他的方式只有一个标准:怎么想、为谁想。
国家政策给了我们平台,戏要自己唱,是满堂彩还是败了兴,全在台上的这套班子。我们紧锣密鼓,上演了一场精彩大戏。毫无疑问,凡是优秀的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但让人回味的肯定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背后的某种精神。就像一个村庄,修几条水泥路,墙上画几幅画,连一个像样的学校都没有,那不叫乡村振兴。
目力所见,只是皮毛。但窥一斑可见全貌,我们能断定的是,观念变了,理念很新,目光很远,人都在干。这就是现在的清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