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823期 >2022-05-13编印

老院麻雀剪影
刊发日期:2022-05-13 阅读次数: 作者:杨晓霖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明期间,老家院子里的一棵杏树开花了,几只麻雀落在树上叽叽地叫着,尽管不婉转,但声音清脆,并不是闹嚷嚷的一片,而是你一声我一声,仿佛在聊着闲天。
  叫的间隙,它们用嘴衔衔这朵花,衔衔那朵花,在树杈间跳来跳去,变换位置,似乎很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不过,它们可没光顾着享受,时不时地,其中的一只会歪着脑袋瞪着圆圆的小黑眼睛警惕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只要有点动静,它们便呼啦啦飞走了,振落掉许多花瓣。
  过一会儿,它们又飞回来了,继续在树上又叫又跳。地上没什么动静的时候,它们也会落到地面上,边蹦跳着前进边啄地面,或者趁狗儿不在时侵占狗食盆子,偷吃狗食。
  有一阵子,有两只麻雀落在屋檐下,看它们亲密的样子,我估计它们是一对情侣。有时候我拍照弄出声响,它们就飞走了,过几分钟又双双落回来,可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只飞走,另一只懒得动,我猜不爱动的是只雌鸟,想必计划备孕孵小宝宝了,所以显得很倦怠。而飞走的那只并不飞远,只在屋顶上稍作停留就又飞回雌鸟旁边了,而且跳着继续向雌鸟挨近,直到挨在一起,然后它又飞到雌鸟的另一边,又一点一点地跳着挨近。看得出为了讨雌鸟的欢心,它也是用尽了心思。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在自家院子里拍麻雀,也不失为一件既解闷又开心的事。
  我的家乡没什么好看的鸟儿,无非是喜鹊、乌鸦、麻雀之类,从小到大,见的最多的就是麻雀。小时候,因为老一代人教育说麻雀吃庄稼,所以对麻雀没有好感,麻雀也因此被贴上了“害鸟”的标签。我们称麻雀为“老家雀”,“雀”读“qiao”,三声,因为“害鸟”的缘故,总感觉这个称呼是带着贬义的。
  那时候,我家院子里栽满了枸杞树,每当枸杞子快成熟时,红宝石般晶莹透亮的果实总会招来很多麻雀,它们落在树上啄食枸杞子,或者将枸杞子衔落、衔破,以致烂掉。枸杞子是当时我家的经济来源,对于破坏经济来源的家伙,我们自然痛恨之至,谁见了都会赶它们走。我没事的时候,父亲就会吩咐说:“撵雀去吧。”于是我举一根长竿,在枸杞树丛中窜来窜去,我走到哪边,哪边的雀儿就被我惊得呼啦啦飞起,可是它们也不愣,随即在另一边落下,继续残害枸杞子,我也随即追到另一边,继续撵它们。就这样追来撵去,把我累得够呛,也不知道雀儿们累不累。
  麻雀还有个坏名声是懒,懒得连窝都不搭,随便找个墙洞、树洞就是窝,或者干脆侵占燕子的巢。在我家,麻雀住在坏了的房屋椽子里,年复一年,它们的入住加快了椽子的损坏速度,终于有一天,椽子镂空了,一只麻雀掉下来掉进了屋里,随之掉下来的还有干草和羽毛。我们打开门窗往外撵它,人越撵,它越慌得没了方向,四处乱碰乱撞,最后累得没了气力,被我们捉住喂了猫。
  那么,麻雀是“害鸟”吗?答案是否定的。麻雀虽然会吃谷物,但它们同时也会捕食大量虫子和虫卵,保护庄稼免遭虫害,所以它们对农业生产是有积极贡献的。
  我上大学和刚参加工作头几年,很少见麻雀,过去叽叽喳喳、撵也撵不走的鸟儿突然之间不见了,也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来是高毒性农药的使用和人类的捕杀使麻雀的数量锐减,以至于那么普通的鸟儿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
  最近几年麻雀又多了起来,田野里、树丛中,又出现了它们的身影和叫声。有一次我去汾河边拍鸟,岸边的秸秆堆里突然飞起来百十只麻雀,把我吓了一跳。
  关于麻雀,最后再分享两则小故事。一则是关于麻雀粪便的。母亲说用麻雀粪便可以将手洗得又白又滑,于是我真去捡了麻雀粪便,冬天里,粪便被冻得又脆又硬,倒也不臭,取几粒沾了水用双手互相搓,还真有效果,手背被洗得白净又细腻,摸上去滑溜溜的。其实麻雀粪便真是一味中药,学名叫白丁香,除了美白,还有消积、明目等功效。
  另一则故事是关于麻雀脑子的。二哥上学时每年冬天手都得冻疮,有时候厉害到几近溃烂的程度,后来不知谁得了偏方,说用麻雀脑子可以治冻疮,实践证明好像也不太管用,也不知是不是用的数量不够。
  麻雀的故事就分享到这儿了。愿大家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环境,善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