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821期 >2022-05-09编印

触景生情忆故乡 古槐蔽荫西梁泉
刊发日期:2022-05-09 阅读次数: 作者:梁利发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在新冠疫情十余天的封控郁闷中,有幸品析“安家沟的杏花静悄悄地开”美篇,象一股清风驱散了连日的阴霾。翻看着一幅幅雅士佳人洒脱自在的靓影,欣赏着似曾相识的山野花枝,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景转文移,字里行间充满对返璞归真的大爱真情,循文追忆情不自禁将思绪带入到那个渐行渐远的记忆中……
  山还是那座山,景却不是当年的景,村也好树也罢,今非昔比盛境难觅。有此贤师墨友踏迹追踪,又浓墨重彩倾心描绘,顷刻间撩拨起我对家乡曾经漫山遍野杏花的感怀,此情此景魂牵梦萦亲切生动,一花一木,感同身受历历在目。
  那个有山有水,古槐蔽荫的西梁泉,花围着村,村拥着树,一望无际交相辉映。尽管窄巷矮墙,寒衣素食,也常使人心心念念难以割舍,这也许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吧!
  记的每年清明前一两天,杏花会准时露白,一颗树,两颗树,有的枝头开多点,有的开少点,零零星星繁花点点。这时候树身树皮也是鲜亮湿润的,树梢枝头青翠欲滴含苞待放,到清明上坟的日子就是一片花海了。那可是数不尽的杏树,看不够的杏花。山上、坡上,垄上,堰上,疙梁上,哪怕是成片的葡萄架间也会时不时有杏花吐蕊一任芬芳。这是怎样一种景致,边山所有村落无不如此,不是如今杏苑花圃所能比了的。
  用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形容一点不为过。人们常说桃花红杏花白,到底说的是哪里的杏花?或是什么品种的杏花?从小看惯了的杏花,花瓣边缘雪白而靠近花蒂就转粉了,花蕊是黄色的有深有浅,整朵花白多粉少花心黄,连成一片就是粉白。杏花在西边山是春的先兆,春的音符,春的节奏,大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气度与地位,也是山乡春日举足轻重的色调。
  李树比杏树开花稍晚几天,但也不甘寂寞,看到杏花闹春也会紧随其后,在杏花的世界里争得一席之地。李、杏应该是同属不同科,品种各异,因而花形、花色相差无几,不是山里人是难以分辨的。我更喜欢李花,她是一种纯粹的白,还透着淡淡的翠,在杏花丛中并不争奇斗艳。她偏执而孤傲,即便被杏围着也能一眼发现她的娇美。任凭不知情的看客轻视而不会多愁善感,也不因缺少杏花的繁华而自愧弗如,以其倔强默默绽放。
  苹果花很耐看,带柄簇状,亭亭玉立娇羞含涩,浓淡相宜素雅内敛,天然的花季少女。梨花带雨,是一种苦涩的美,其实梨花,具有苹果的花姿,又有李花的色相与质感,多了嫩白少了娇翠,质本洁来还自洁,却最能招蜂惹蝶。最数桃花艳丽,不是说粉面桃花吗?厚重而富态,可贵之处在于叶伴花生,每每桃花舒展便迫不及待,也会“小叶初露尖尖角”,花红叶绿齐挂枝,叶不夺艳花不孤单,成就绝配。
  山村的树多种多样,山村的景多姿多彩,你方唱罢我登场,更多时候,是齐聚一堂千姿百态,春花秋实异彩纷呈。生长在积石磊屋的陋室山乡,一草一木已融入到周身血液里,成为抹不去的心间符记。
  斗转星移又逢杏花满枝,曾经的山,曾经的水,曾经的村,曾经的景,能偏安一隅实属不易。对于山前古村难再寻觅,虽心依旧,无奈人是物非,那个心心念念纯朴自然的乡村图景,只能在似有似无的记忆中浮现了。在感叹山乡剧变的同时,是该庆幸还是惋惜我漠然不知。
  今武斌荐文,有幸欣赏了乡里同仁赏杏花游记,着实感人。美景、美人、美诗、美文,触景生情,许是阅历该有的感悟,随奉文于前,以聊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