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乡长头村发现一例阳性人员。”4月13日早,当我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吃饭上班时,这个不好的消息从天而降,顿时轰炸在我的心中,也轰炸在清徐县每个人的心中,一下子打破了小县城昔日的安宁。
疫情发生后,县乡村三级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对患者实行隔离,并紧急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控第一步就是封堵,这个举措让我不得不成为隔离区内的一员。作为媒体人,后来的几天,在得到村委会的允许和防护措施得当的前提下,我以记者身份走上街头,见证了政府对待疫情的迅速与担当,见证了医护人员、志愿者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为抗击疫情的艰辛付出,同时更见证了这份与众不同的难忘记忆……
偶遇老同学
为有效抑制疫情蔓延,村内进行了严格的网格化管理,网格之间用铁皮进行了封堵,每个网格管理员各司其职、各自为战。每户村民大门上安装了防疫警报器。村外设置了卡口并派有专人进行看守,大街小巷都有防疫巡逻员值守。这些特殊的防护措施是对村民的关爱和负责。村民们不仅理解支持政府对疫情防控采取的各项措施,而且争先恐后抢当志愿者,想为家乡防疫工作添瓦助力。这样一来,志愿者的岗位竞争显得异常激烈,于是,村委会在挑选志愿者时追求优质化、效率化和适用化,我“有幸”成了被录用志愿者之一。
在志愿者队伍分配时,我和小学同学孟晓冬成了一组。这份偶然的相遇让我内心思绪万千。我没想到时隔几年后的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相遇:彼此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依稀的模样,不敢确认的步伐,和四目对视很久后却不敢能够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一瞬间,我们都流下了感动的感叹的泪水。
靓丽风景线
作为封控区,在进行核酸检测时,长头村采取的是上门服务形式。核酸物资以及人员都需要通过三轮车进行运输。一时间,医生、志愿者都变成三轮车司机,满载着人员和物资不停穿梭在乡村的街头。雪白的隔离服和路边碧绿的庄稼,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不同的分工,同频的付出,是对同胞的关爱与呵护,更是对我们这个小村庄、我们清徐县的大爱与付出。
升华的心灵
由于禁止村民随意走动,所以,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物资供应,都采取上门服务的形式。连日来,大批猪肉、蔬菜、药品等生活救灾物资由志愿者们逐一上门发放给村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会各界纷纷伸手援助,长头村儿女凝心聚力,仅4月15日一天时间,村委会就收到了村民以及爱心人士捐助的十几万救灾善款。“齐心协力抗病毒,万众一心战疫情。任尔狂风暴雨下,铠甲毅然逆水行。”不是我们身体超能,而是我们有太多牵挂……
4月13日以来,我的家乡看似按下了“休整键”,其实它一直在热血前行,因为政府的抗疫决策部署在动,医护人员的援手相助在动,村民齐心抗疫的节奏在动。封控的日子里,这段所见所闻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课程,我的思维和价值观得到了新的洗礼,我的灵魂在这片小天地间得到新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