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811期 >2022-04-01编印

我的二等功是怎样立的
刊发日期:2022-04-01 阅读次数: 作者:丁作昌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951年1月,我于华东军政大学毕业,分配到三野21军61师181团1营1连,学校原本是确定我当见习排长。那时还是战争时期,部队对学生兵存在着偏见,再加上连里各排都有排长,正好缺一军械上士,所以连首长让我担任此职。
  我也不知道军械上士是个什么样的官,虽然有点不高兴,但还是上任了。当时部队为了解放大鹿岛,正开展武器大普查和补充弹药。工作非常忙,不但要和连首长逐个检查枪的质量和弹药情况而且还要造册登记,上报团军械股。有问题的枪支要送修,也要补充弹药。虽然工作累一些,但心情十分愉快。个把月后普查完毕,我就没有多少事干了。不久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心想:我是军大毕业,抱着很大的希望来为人民服务的,可是这个职务没事干,是不是上级不信任我。脑子里就是这样胡思乱想,始终想不通,情绪低落。
  指导员发现后就找我谈心,我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汇报。指导员笑着对我说:“小丁,你想多为人民服务,多做一些工作,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但你认为上级不信任你,所以才分配你当军械上士,这个想法是很不正确的。军械工作目前虽然不多,但非常重要。部队的武器逐步改进,这就需要有文化的人担任。尤其是战时军械上士要组织民工往火线上送弹药。至于你想多干点工作,那只要你把本职工作完成后可以去帮助别人,一定会做出成绩的。经过这次谈心,解开了我思想上的疙瘩,情绪也好了,干劲也大了。
  三月份,部队进行射击训练,战士们十分认真,而连部的、文书、通讯员卫生员、司号员却无人负责,他们热衷于聊天、打扑克。我征得连首长的同意后,就召集他们开了个会,说明射击训练的重要性,他们都表示愿意参加射击训练。我在军大系统地学习过射击技术,所以就当了他们的教员。从此每日和部队一起训练。到打靶比赛时,我本人三枪打了二十八环,排全连第二名;连部勤杂班平均二十五环。全连13个班,位列第三名,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当时的干部战士,多数都是文盲和小学程度。上级强调除训练外要加强文化教育,连里分几个年级,各年级都有专人负责,唯有炊事班没有人管。为了帮助他们,我主动担任了他们的文教。白天他们工作忙,就利用晚上在马灯下进行学习。半年后都提升了一至两册,有的还学会了写信。他们反映说:军械上士对我们帮助很大。
  五月份司务长要出差,连里让他把全连的经济交给我,暂时负责司务处的工作,我愉快地接受过来。从此我每天和挑夫(专职战士)一起挑着担子去买菜。南方雨多,经常是冒雨前去。为了搞好伙食,我数次组织炊事班研究烹调技术,伙食有了明显的提高。司务长回来后移交时,账目清楚。夸我“人虽小,办法多”。
  六月份,上级号召开展大练兵运动,重点科目是“渡海抢占滩头阵地”,为解放大鹿岛做直接准备。训练和战斗中需要大量的小包炸药包,连里让我组织战士统一包扎。开始大家都没经验,包的有大有小,既不规则,又浪费白布,爆炸效果也差,连首长不大满意。于是我找了两个有文化的老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和实践创造了“小包炸药包扎法”,不但提高了效果,而且大大节约了白布。团部在我连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全团。
  年底评功时,大家一致为我请功,经上级批准,荣立二等功。当时我心想:一个学生兵到了部队还不到一年就立了功,除了应归功于党和上级的培养教育外,我体会到只有放下学生架子,和工农战士打成一片,忠心耿耿做好革命工作,才能获得荣誉。
  以上这篇文章,曾于1952年春刊登在21军办的《前线报》上,编者还写了按语: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作者用亲身经历写出了自己是如何立二等功的过程,这种写作形式值得提倡。
  七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再看看这篇文章,感到特别亲切。我相信很多在建国前后参军的知识青年,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和感受。此文也许能引起您对过去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