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清华苑二期,藏着许多平凡而了不起的高人,实在令人敬仰。我写过身残志坚的贾二毛修车师傅,种德积福的王宽恕大夫,根雕艺术家王虎发,今天再介绍一位生于1932年、属猴的长寿老人,他就是杜锦堂老先生。
老人家91岁了,轻轻拄着一根拐杖,自己出门买菜,伺候比他小七岁的夫人。杜老先生是王答人,与我县知名人士杜府文是一家且同龄。杜府文长他一辈,他长杜府文三天。
杜锦堂出生于地主家庭,少时生活优裕,解放前在太原就读完高中,彼时乘飞机到北京,考入北大就读。即将毕业时,在校内编辑刊物将自己的文章集结发表,随即被定为右派分子,没有分配工作,即被迫遣送到北京门头沟煤矿劳动改造。这一改造,就到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造期间,工人领导尊重知识分子,让他干技术性用得上知识的电工之类的轻活儿,并未让他下坑挖煤。这时,他结识了患难与共的妻子——北京一位旧军官的女儿,结成美满婚姻,可以说是因祸得福的青春岁月。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不让他们在北京门头沟生存,非撵到原籍农村不可,他们夫妇被驱赶回王答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农业劳动生活。当时采取记工分制度,常吃不饱饭。
随之命运又有转机,王答暖气片厂铸造出大量的暖气片,都是黑不溜秋的四柱型号。要是刷上银粉变成银白色,美观大气,售价就会高,销路也就更通畅。有人出主意让杜锦堂镀锡,使暖气片白银化,问杜锦堂能不能干。杜锦堂不敢保险,说是试试吧,他在大学就是学物理的,这回电解镀锡派上了用场,他果然成功了,将无数黑乎乎的暖气片镀成了白银色,销路大开,价格也提升了,为王答村的暖气片厂赚了个盆满钵满。王答村对杜锦堂先生也另眼相看了,他夫妇俩的政治、经济待遇也就不大一样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右派都平反了,杜老的政治问题也随之彻底解决,恢复了城镇户口,担任了乡中的物理教员,工资也得到合理的解决。1992年秋,60周岁退休,安度晚年。夫妻购买了70平米的一层住宅楼,养了宠物犬,悠哉悠哉过时光。老杜玩电脑,上网读书做学问,一点也不寂寞,把知识和善良传播于人间。
我有幸做了他的邻居,受益匪浅。我已渐入老年,常便秘受苦。他告我吃中药麻仁滋补丸,每日一次两丸,没有一点副作用,比香丹清也好。我听了他的教诲,果然灵验。
我常向他讨教健康长寿妙计,他说,天宽地宽不如心宽,人能想得开,凡事能化解,要善良,积善成德,自有上天护佑。
我和老先生常常探讨健康长寿的规律,老先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常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人,都有一定道理。纵观历史,遍看人生,无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养尊处优的小胖墩、屡见早衰、早逝者都是生活太优裕,太安宁了。吃得太胖了又去减肥,来回折腾,岂不损寿,好多演艺明星之子皆然。
毛主席曾以汉朝枚乘《七发》告诫后世:“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贪官污吏哪个明白?追求腐朽的生活,自然短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就是世间的辩证法,没有谁能逃脱。
杜老先生教我两首好诗,有利长寿,我记住了,分享给大家:其一题为《荷》,仅四句:含辛茹苦入泥窝,千红引绿出碧波,羞为尘环添妩媚,常盈泪水忆蹉跎。”向荷藕学习吧。
其二题曰《山坡羊·自在人》: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做到者,自然长寿。
杜锦堂老先生是我们清华苑二期目前年龄最高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此,我衷心祝老人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