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爱在*清徐总第3808期 >2022-03-25编印

“老兵之家”的小故事
——清徐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随访
刊发日期:2022-03-25 阅读次数: 作者:张月英 王苗苗 丁野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老兵之家”的小故事
——清徐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随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是关系军队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问题。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退役军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位置。把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安置好、服务好、保障好,必将激发广大现役官兵昂扬向上的军心士气,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我县,刚刚成立不到三年的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着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两面锦旗
  家是什么?家是温馨,家是港湾,家是家人们遇到困境时不离不弃的守护与陪伴。
  3月16日上午,清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马峪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分别收到来自我县马峪乡一位退役“老兵”武增亮送去的一面锦旗,上书“情系老兵办实事、帮扶救助暖人心”“全心全意为老兵、尽心尽力见真情”!
  老武告诉记者,之所以想到以送锦旗这样“扎眼”的方式来表达心情,主要是因为自己这个老农民天生嘴笨,如果用话语表达,一是怕对方觉得生分,二是觉得分量真的有点不够。但这些心里话如果不说,憋在肚子里又实在难受。锦旗上这两行字虽然直白,但确确实实就是他与他婆姨心里最想说的话。 

   两面锦旗,饱含着这位退役“老兵”家庭对县乡两级退役军人“娘家”朴实而诚挚的感情。
  现年60岁的退役老兵武增亮,马峪乡一位普通农民。作为家庭顶梁柱,承担着养家糊口主要责任的他,早已记不清从哪一年起,他的母亲便由于儿时受过刺激留下病根,生活无法自理。有过军人履历的他是个孝子,为了能就近照顾母亲,他放弃外出多赚钱的机会,留在家里打工务农。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既要养家糊口管好自己的小家,还要尽最大努力照管母亲,生活过得忙碌辛苦,但他却觉得这已是自家原生家庭环境下最好的选择。然而,正所谓麻绳专从细处断,不巧的是,2016年村里健康普查中,他的爱人被查出乳腺癌。为此,他既要照顾母亲,还要照顾生病的爱人。2017年、2018年,他爱人两次住院做了大手术。分身无术的他真是左右为难,不赚钱无法生活,出去赚钱爱人这里离不开人,可想而知,这位曾经的“老兵”在现实中遭遇了怎样的无奈。
  一次,马峪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龙卫华,在对辖区退役军人家庭的调查走访中得知武增亮家的特殊处境后,当即主动加其为微信好友,积极帮其完善资料向上级部门申报救助,同时还经常嘘寒问暖,从精神上鼓励他。从此,武增亮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实在撑不住时可以时不时打电话诉苦帮他缓解郁闷的“家人”。
  再后来,武增亮家的情况,也得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点关注,局长张卯军、中心主任左智渊,在全力为其向上级申报救助的同时,还积极帮其出点子、想办法,引导其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规划时间,统筹养家糊口与照顾病人两件大事。
  特别让武增亮与其爱人激动的是,2022年春节前夕,老武领到了3000元的特困退役军人家庭救助金。
  当这笔救助金打到武增亮银行卡上时,龙卫华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核实,告知他早点领回去过年好宽松一点。这笔及时而暖心的救助金,让老武的爱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位退役军人的家属,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挂念与这份特殊的救助。这个特别的“红包”,也使得这位癌症患者倍感振奋,进一步激发她鼓足勇气,好好生活,以百倍的信念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的确,而今的老武虽已找到了一份当保安的临时工作,但妻子的医药费等生活开支,依旧是压得这个家庭喘不上气来的一块巨石。这3000元不算多,但是放到最需要的人家,它就是一笔巨款。武增亮夫妇也再次深深感受到,当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将他们推到生活的低谷中时,他们和与他们一样有着相似遭遇的家庭,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武增亮告诉记者,他这次送的两面锦旗,不仅代表他自己,更是代表他们这一群体的共同心声。2021年,和他家一样受到救助的,马峪乡共有四家,均为本人或其直系亲属遭遇重大疾病等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老武说,其实,令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在春节最需要时及时申领到的这笔救助金,更多的则是来自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娘家人”,对他们这些最基层的困境家庭的事儿,如家人般尽心尽力去解决的那份付出与真诚。
  两柜档案
  随老武走进马峪乡退役军人服务站,最大的感受便是这个大办公室的“气派”,空间大,版面亮,设备新,设置温馨,让前来办事的退役军人有如回娘家一般的亲切。 

   在这里,先不必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墙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人风采”的照片与故事,也不必说五星闪闪映照下,设置有“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优抚帮扶”“就业创业扶持”等一目了然的服务站职能,还有工作流程、站点概况、工作职责、组织机构的版面,以及让人心头一动的“维护军人家属合法权益、让军人得到全社会尊重、热情服务永葆先进,从微笑开始让文明相伴”等文明服务格言,单就打开满满两大柜整整齐齐排兵布阵着的档案袋与档案盒,就足以让人体味到这种带有军风气场的强大与干练。
  服务站站长龙卫华,一位长着军人版刚毅国字脸却一脸温和的小伙子,在被记者要求站在镜头中接收锦旗的场景时,非常拘谨地留记了这一幕。之后,走出镜头的他很快进入到真实的角色,与正在电脑上录入信息的工作人员武丽香一道,为现场前来办理事务的几位老兵完善整理着他们的资料。
  马峪乡退役军人服务站,这是一个刚刚成立两年多的新部门。为能将这项工作的神经末梢,如火箭头一样快速延伸到基层一线最前沿,辖区内还设有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目前服务对象近600名,包括军转干部,复员军人,在乡伤残、带病回乡、参战参试退役士兵,三属、老烈子等重点优抚对象以及现役军人家属。
  看到记者在拍照,现场的几位“老兵”纷纷对他们的“娘家”竖起了大拇指:我们这里的“预约式”服务窗口,可是真值得宣传推广呢。办优待证,为六七百人发证的工作量,需要为每个人录入信息、建立档案,分门别类等,如此繁琐庞大的任务,既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还不让大家跑冤枉路,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的确,服务站提前所做的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件都体现着“娘家人”的贴心与理解。正如龙站长所说,退役军人有的上班不好请假,请了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全勤奖;有的年纪大,出一趟门不容易,咱就得给大家想到前头。他们将方便留给大家,麻烦留给自己,分时段限流量的有序安排,让前来办证的“老兵”纷纷点赞。服务站组织大家以村为单位,由支部书记带队配合,有上班请假不方便的,服务站就将对他们的服务时间预约安排到下班后进行,从而大大减少了让大家排队拖拍的麻烦……
  “俺们服务站真好,上次我来晚了正赶上午饭时分,服务站不仅加班给我办理了,而且还招待我吃了一碗热乎乎的烩菜面。”一位年纪较大的老兵自豪而激动地告诉记者,兴奋与满足就写在脸上。
  看得出,该服务站预约式分时段工作法,针对不同情况为辖区退役军人提供的精准服务,确实让大家少跑了许多冤枉路。

   服务站工作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在龙卫华而言,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与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息息相关,与广大退役军人的理解与高素质密不可分。龙卫华告诉记者:在马峪乡,最宽敞漂亮的办公窗口是退役军人服务站,这是在硬件上的体现;从人力方面,每每遇到大的行动,乡里都会及时增派援兵,抽调人手迅速为其补充力量。在此,记者不禁为服务站这个刚刚学着走路的“娃娃”,能够起跑就跑出这样的加速度油然而生出无限敬意。
  像马峪乡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全县共有10家,均于2019年7月挂牌成立。各乡镇(街道)服务站成立以来,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让退役军人满意,让他们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军”的特色,努力打造退役军人之家,致力于让退役军人有更多尊崇感、荣誉感、获得感、归宿感。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人少事多是各服务站的真实写照。
  元旦、春节及“八一”期间,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服务站对全县农村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发放慰问品、对联、年画及一封信进行慰问;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发放米、面、油上门慰问,联合县直各“双拥”创建单位开展“认亲结对献爱心”活动,慰问抗美援朝老复员军人、老烈子、参战参试、困难退役军人,敲锣打鼓为荣获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和家属送去喜报和慰问金。
  2021年,各服务站为新入伍的84名现役军人家属悬挂光荣牌,对65名退役军人进行了补挂。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底清数明。建立每月上报工作机制,定期对辖区重点优抚进行死亡核查与上报,帮助其家属办理相关手续的同时将丧葬补助落实到位。完善烈士陵园外烈士墓摸底数据库,共摸排零散烈士墓86穴,并上报系统。对全县2507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核查认定。对到龄需申办农村籍60岁退役军人补助人员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提交,并对172名审核新增人员进行公示与录入。积极为重点退役军人群体提出的生活补助和遗留问题主动和上级部门对接反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2022新年伊始,按照市、县统一安排,又开展了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及优待证办理相关工作。
  一串足迹
  走进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左智渊办公室,一个字,小!两个字,窄憋!现如今,国家提倡机关勤俭节约,好钢用在刀刃上,看得出来,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单就从办公场所设备的配置上,体现得毫不含糊。
  寒暄中,得知该局张卯军局长到太原去开会,中心左主任代表单位,在过道中留下了接收锦旗的这一幕。

   在左智渊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共和国功臣”老兵影像》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本于2021年历时4个多月结集完成的影集,是我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和县摄影家协会部分摄影家向建党百年、建军94周年的一份珍贵献礼。该书留记了我县79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退役老兵的经典历史影像。一幅幅青葱岁月英姿飒爽的戎装照、一帧帧耄耋之年尽享天伦的生活照、一段段参战立功受奖经历的文字介绍,展现了一组组感人至深的老兵故事。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功臣”,左主任打开书,顺手翻开的,是已故“老兵”陈云堂的那一页,左智渊神情黯淡地说,直至临终,他老人家都在为社会捐助爱心款。亲历过抗美援朝战争,退役后投身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他、他们,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爱国情结,是深到骨子里的。
  “三带三用”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按照市局要求,我们起步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左智渊就这一专业术语进行阐释,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
  发放抚恤补助金。去年,我县为2507名优抚对象共发放410万元,为8名符合医疗补助的发放2万元,为两参人员发慰问金9800元。元旦、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驻军及全县13000余名退役军人、军烈属,发放价值89.8万元慰问金、慰问品,为170名义务兵发优待金954万元,各类优抚资金全部社会化足额发放到位。
  退役军人安置。2021年,我县共接收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官和退出消防兵9名,按照量化评分排序,通过“阳光选岗”,7名转业士官安置到全额事业单位,2名安置到央企;接收军转干2名,严格落实军转干“直通车”政策,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实现了安置对象、接收单位、部队“三满意”的效果;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72人,返乡报道期间,通过多部门协同配合、数据共享、集成服务,实现“五个一”办理,让退役军人一次性办理或受理完成所有手续,享受“一站式”服务。
  加强宣传引导。以《退役军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多措并举全域宣传,营造尊崇关心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2021年,我县共评选表彰13名“最美退役军人”、5名“最美军嫂”、11户“最美拥军家庭”。联合县武装部,敲锣打鼓为我县28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去喜报和59000元奖励金。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走访慰问执行任务部队官兵家属,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并解决家属的实际生活困难。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走进高中课堂讲党课,用亲身经历讲述党史军史,使3500名青年师生、机关党员干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对县烈士陵园日常管理,及时整修并新栽种了花草,美化了环境。严格落实“防疫优先、预约入园、错时祭扫”措施,2021年清明节、七一期间,我县乃至周边地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学校等45个单位3986人次前往烈士陵园,开展了祭扫活动。9月30日,我县在烈士陵园举行了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重温初心使命。
  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全县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中,选取清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示范型建设点,打造样板,发挥好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前沿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关心关爱在身边”,“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精心打造广大退役军人信赖满意的温馨之家。2021年共接待来访退役军人1895人次,网上信访上级转办件8件,来信来访办结率达99%,初信初访办结率达100%。
   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推进保险接续工作。与人社部门对接,将退役军人纳入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对象范围,全面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场租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通过公众号和线上招聘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举办2021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和线下专场招聘会,提供化工、钢铁、煤焦、食品、物流、网络科技等多个行业,行政、文秘、后勤、安保、程控、司机、消防等多种岗位,40余名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按照《关于解决政府安置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的意见》要求,制定了清徐县保险接续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及风险防控方案,建立了补缴台账,实行规范化管理。共接待退役士兵800余人,发放及张贴宣传资料1000余份,通过核实我县符合保险接续的退役军人402人,能补愿补人员共计282人均已补缴完成……
  其实,退役军人事务局俗称的“老兵”并不全是老的、年纪大的,这只是相对于退役这个线儿而言,与现役军人相对应的一个说法。这天陪老武一起来接送我们采访的司机罗冬,就是一位刚刚30出头的退役“老兵”,他开车时精湛的“军字号”车技,让我们对退役军人更多了一层理解。
  当兵辛苦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过兵真好,多一份阅历,长一身本事,退役后还有退役军人事务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关怀关爱着,被全社会尊崇着,这种感觉,可真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