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杨房村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党建、强治理、促和谐、保稳定,不断增进村民福祉,全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杨房村位于我县南部15公里处,现有917户,在籍人口2368人,常住人口3500余人,耕地面积3940亩。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太原市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村党组织被山西省委、山西省委组织部评选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标杆村党组织。
强化党建引领,让战斗堡垒“强起来”。村党总支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载体来抓,投资200万元,通过新建、改扩建,建成1150平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功能设置,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细化“两委”干部分工,责任到人,严格值班坐班,村便民服务中心常年有3名专职人员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实现了村级事务条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党建+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成3个网格,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负责各自区域联系服务群众任务,通过走访入户,摸清各个网格村民、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等详细数据信息,及时排查发现解决问题隐患、私搭乱建、矛盾纠纷等民生问题。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为民纾困解难。面对集聚区征地、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大事难事,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带动村民代表、群众共克难关,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真情为民服务,让幸福指数“高起来”。为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村“两委”干部组织人力、物力打500米深井一眼,更换2.7万米饮水管道。修建村西缓洪池,解决了十几年的村内内涝困扰。新修水利设施20000米,便利3000余亩农田灌溉。重视农村教育,投资450万元积极推进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幼儿园从2014年的2名老师、40名学生一跃成为拥有36名教职工、350名学生的太原市三星级幼儿园,教育成果惠及周边16个村庄。硬化全村背街小巷,完成村内主干道的“四化”工程,便利了村民出行,极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推动“厕所革命”,发动村民参与户厕改造,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坚持正向引导,每年开展“乡风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在村内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尊老爱幼的好风尚。每年通过组织消夏晚会、社火表演、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逢年过节组织慰问老人、退役军人、老干部、老党员,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心与温暖,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日子“好起来”。以入选国家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村为契机,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党员群众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2017年收回原村办钢模板厂,发展清洗碎玻璃项目,探索村集体折资入股、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2019年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0年建起了100亩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28户农户年均增收7万元,示范带动周边100余户种植蔬菜。2021年发包闲置厂房,实现“闲”变“宝”,继续为集体经济增添力量。今年,拟根据村民需求,继续扩建104座温室,致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基地。村民将土地流转给集体,剩余劳动力服务于企业或租种温室,获得多份收益,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1.5万元发展到2021年的53.5万元,实现了村强民富。
下一步,杨房村将认真贯彻省市县委会议精神,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打造“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新杨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