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离退休人员是老龄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怎么样?离退休人员如何发挥余热,为老龄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这些都是每一位离退休人员需要回答的问题。
“老骥伏枥志气壮,敢教夕阳胜午光,余热生辉作贡献,晚霞路上谱新章”,这首古风是我1998年刚刚退休时写的自勉顺口溜,也是给自己立的军令状。二十多年来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回想我的退休生活,它是忙碌的、欢乐的、丰富的、满意的。主要做了八方面的事情。
趁热打铁尽力编写《清徐县志》
1998年刚刚退休之时,便应邀作为副主编参与了《清徐县志》编辑出版工作。《清徐县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清徐地方志书,分27卷133章430余节150多万字。它纵贯古今,横纳百科,自然地理、人文物产、政治经济无所不包,是地方历史资料文库。我和同志们一道日夜兼程,奋战二年,《清徐县志》圆满出版,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清徐报》还发文表扬了我们。
爱乡心切撰写清徐特色书籍
我的家乡清徐县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文学巨匠罗贯中的故里,如今又是“中国葡萄之乡”“中国醋都”。作为醋都葡乡儿女,能为家乡增光添彩一直是我的心愿。任县文化局局长时,我努力将徐沟背棍申报成功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996年清徐县建成“山西省文化先进县”,1997年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我作为山西省的代表同分管副县长参加了在酒泉召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表彰大会。如今退休了,还能做什么呢?退休不退志,发挥自己爱好写作的特长,为故乡增光添彩还是可以的。在县志出版后,正好县政协计划出版《清徐历史文化丛书》,于是我自告奋勇,和同志们合作编辑出版了《清徐食醋》《清徐民俗》两本书,并应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之邀,合作出版了《清徐老陈醋史话》,应马峪乡党委书记之邀,合作出版了《马峪葡萄》。退休之后,凡是有机会反映家乡的事我都积极参与。比如针对徐沟背棍这一特色文化,我写了《徐沟背棍的演变发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一事,我写了《清徐文物古迹赞》等,相继在《山西文史月刊》等报刊上发表,宣传了清徐,表达了一个醋都葡乡儿女的爱乡之情。
外出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退休了,工作担子没了,家务负担轻了,工资也多了,而且身体还挺健康。在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书写县志、历史丛书、马峪葡萄、清徐陈醋之后,我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外出旅游。我和老伴一年一条线路,先后游览了首都北京,古城西安,宝岛台湾,香港澳门,苏杭二州,上海,海南等等。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山水风光、城市建筑,无不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每游一处都会写点儿游记或诗词,抒发爱乡之情。比如杭州西湖风景令人折服,不免想起了故乡的东湖,于是吟道:“山峦叠翠映湖中,亭榭楼阁伴西东。笑语满舟漂潋滟,我湖何日有此风。”如今,家乡的东湖也大变样了。
锻炼身体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锻炼身体保健康是退休后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锻炼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原则,绝不可过量。退休后我锻炼身体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七十岁之前为第一阶段,主要锻炼是打乒乓球,运功量大而急,且求胜心切,老干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我多次获得冠军。七十至七十五岁为第二阶段,根据年龄和体质状况,我的锻炼改为打门球。打门球这项运动动手动脚又动脑,是一项很适合老年人锻炼健身的好运动。但毕竟是集体活动,经常比赛。所以七十五岁后我转入第三阶段,步行运动,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天至少8000步。快走也行,散步也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总之,一定要根据年龄体质量力而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坚持爱好总结出版个人文集
写写作作是我的爱好,从上初中时就给报社投稿,一直坚持至今。一生的心血应该有所总结,退休了,有时间了,于是我着手整理出版《王茂华文集》。第一集于2001年出版,选录的是退休之前的各类作品。第二、第三集于2018年出版,选录的是退休后十年的作品。其内容包括诗词、楹联、杂文、戏曲、书法、摄影、小说、新闻、联谊等共三集近70万字。可喜的是国家一级作家孙涛写了《退而一跃风华正茂》的序言;常箴吾老友写了《工作创作精神可嘉人品文品有口皆碑》的第二序言;著名诗人、书法家李才旺题词“积学储宝展才思启迪读者悟真谛”;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黄征题词“繁荣文艺献余热夕照桑榆红满天”;著名书法家袁旭临题写了书名;著名诗人、词家、楹联家、戏曲家张不代、郭翔臣、时新、高中昌、常青等好友分别就诗词、楹联、杂文、戏曲等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述评,或赠诗点赞。特别是县文联召开了《王茂华文集》出版座谈会,副县长岳兔立讲话祝贺。这一切的一切对我都是莫大的鼓励。
加强联谊广泛结交多方朋友
退休后呆在家里,接触的人少了,不免感到孤闷,因此结交朋友,加强联谊,也是退休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我是这样做的:一方面保持联系,继续交往在职时的朋友,另一方面创新门路,广泛结交新的朋友。退休后我的朋友主要是一“武”一“文”。所谓“武”就是我退休后担任了老年体协、门球协会的领导,积极参与乒乓球、门球等的活动,结识一批弄武的朋友;所谓“文”就是我退休后担任了县诗词楹联协会、县书协、县老年书协领导,市楹联学会理事、《双塔联艺》编委等,在旧朋友的基础上又结识了很多舞文的新朋友,不仅通过面谈交流,更多是通过手机微信交流。比方,我的文集第三集就开设了“联谊篇”,着重介绍了我和领导、诗朋、联友、编辑、记者、同事、学生等50多人通过微信在方方面面的往来。通过往来解除了孤闷,交流了经验,增加了感情,加深了友谊,丰富了退休生活。
发挥余热搞好老年通讯工作
2008年县里成立老干部通讯组,让我组建并任组长。十多年来,我和大家一道撰写新闻报道、消息故事、诗词楹联、游记杂文等1500多篇,分别在省市县级报刊上发表。通讯组先后被评为太原市、清徐县的模范通讯组,通讯组成员先后均被评为过模范通讯员。
撰写新闻报道及时反映老干部活动的同时,我们积极参加省市县乃至全国的有关征文活动,特别是关于老年问题的征文活动,而且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荣誉。我与老领导戴受轩合著的论文《清徐县老年文化蓬勃发展的启示》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创造与共享——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优秀论文;新诗《历史的丰碑》荣获“中国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诗书画创作大赛金奖,入编《新中国诗人档案》;对联《赞高君宇》获得全国“宝剑·火花杯”大赛二等奖;书法作品获得“中国兰亭序诗书画大赛”一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辞典》一书。更使我高兴的是,退休后我荣幸地成为了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中国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楹联研究院研究员,以及省市县相关的学会。本人还获得“中华诗词先锋奖金奖”,被评为“德艺双馨诗词家”、“时代艺术人物”等。
坚持家教创建精神文明家庭
教育后代,也是退休老人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把家风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教育后代。
首先联系实际,制定家风。按照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勤劳、节俭、诚实、善良”的八字家风,简称勤俭诚善。勤就是勤劳致富,不坑蒙拐骗;俭就是节俭养德,不铺张浪费;诚就是对党忠诚,不三心二意;善就是与人为善,不虚情假意。
其次是多种形式,宣传家风。为了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心领神会,自觉践行,把家风写出来,装裱上墙,作为座右铭;以微信的形式发在家庭圈里,便于检点,便于践行;围绕家风教育开展活动,比方,针对四个儿女辈参加工作的情况,我写了七绝《示儿》:“贫富不能忘祖宗,善诚勤俭是家风。黄牛小草父亲志,敢为人上母精神。”要像父母那样,对党忠诚,勤恳工作;针对四个小字辈都读大学的情况,编写了七律《寄语晚辈》(四首),分别提出要求。除微信发去外,《清徐报》刊登后,一人送一份报纸。再次检查指导,落实家风。
为将家风落到实处,除平时面谈了解,网上聊天,微信互勉外,每年春节期间利用放假之际举办一次全家聚餐会,对照家风各自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对入党、提干、评模、获奖者祝贺鼓励,比方,凡是获取研究生学历者奖励660元,预祝六六大顺。
作为家长、家风的倡导者,我和老伴儿十分注意以身作则。处处以对党忠诚,对工作勤奋,对同志友善,对生活节俭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我获得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立功表彰,和老伴“教育子女好妈妈”“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在家风的熏陶下,我的儿女辈、孙子辈个个表现都很出色。四个子女在校都是三好学生,都加入了共青团,现在都是共产党员,都是单位的骨干,有的是科局级干部,有的是县处级领导。四个小字辈更不示弱,都是在中学入团,三个在大学入党,都任过大学学生会干部。现在有三个获取硕士学位,一个正读研。目前,加上两个女婿全家十四人就有十个共产党员。我家先后被评为太原市“好家风家庭”“山西省五好家庭”“山西省文明家庭”。“笔韵传情歌盛世,墨香作伴度晚年。”这副自勉联既是我这篇文章的结尾,更是对我今后举笔歌盛世,晚年更溢彩的加油站。愿我们的晚年更加光彩夺目,愿祖国的老龄社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