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七八月份的事情,我心心念念的想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普通话。
想法是美好的,结果是未知的。说不如做,没有付诸行动永远都等于零。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学说普通话之路。
我外甥女幼师专业,把她普通话过级的书本,笔记都拿给我,也曾准备好好学习,但怎么也学不进去,一度有些灰心。
我该怎么办?此时我的心情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边七个吊桶是坚持学好说普通话,另一边八个吊桶是我好发愁,太难了……这种七上八下的斗争维持了没多久,终于我没有放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求助,请教模式开启了:
1. 发微信问了几个教育界的朋友,有没有学普通话的软件或者一些自学的方法。
2. 单位同事就是现成的老师,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在此真诚感谢单位同事:阮老师、杨老师、李老师,成老师对我的帮助与鼓励。
3. 回到家里听读跟读,走路散步的时候也没有闲着,还有4、5、6、7、8、9条办法。走的,站的,做家务也都在听说练习,甚至有点疯狂的程度。
读大学的儿子回来后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词语领读,手把手教。就连平时不怎么说普通话的丈夫也随时出手帮助练习纠正。
记得有一次,我们姐妹还有几个外甥聚在一起,被我的普通话带的他们都不会讲普通话了,整个一个充满笑声的气氛哪!
总之,浪漫的夏季还有一个努力学普通话的我。
那么,学习的结果究竟如何呢?唉!不敢提起。怎么说呢?我讲普通话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的空间也很大……
实际情况是,现在基本可以讲下来,但是二声发音不标准,还有就是单独说词语没问题,整个句子连起来读不够流畅。总之,不能算毕业,结业证书还是能给发一个的,毕竟进步很大啊!
这件事有一些人感到奇怪,怎么突然学起普通话来了?一些人认为没必要学,说尽整些没用的。非也!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那是我的一位亲戚,是离县城30里地的一个小村庄的孩子,村里方言口音很重,但孩子妈妈不是当地的,所以一直说普通话,这孩子从小就没有说过土话。
上小学转到一所县直小学读书。我一度担心孩子从村里来了不适应,担心其他孩子欺负,亏得孩子满口普通话,那要是把村里土话带着就怕同学们取笑呢!
我与他们说起,这娃娃满口普通话是给自己加分了,给力!
以上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太多了,比比皆是。
所以说,学点什么都有用,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