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两会*特刊总第3786期 >2022-01-26编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二○二二年工作安排
刊发日期:2022-01-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二○二二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聚焦全市“四个走在前列”和“四个高地”建设具体任务,瞄准“五年进百强”战略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健康活力新城、美丽幸福清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稳字当头、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必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1234”发展思路,保持发展态势,鼓起昂扬斗志,全力开打第二场战役“七大仗”,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断开创清徐各项事业新局面。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坚决促转型,在产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双向发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煤炭产业确保原煤年产量稳定在850万吨左右。启动建设瑞源煤矿90万吨矿井,加快推进东于煤矿12兆瓦、锦富煤矿10兆瓦瓦斯发电项目。洗煤产业持续推进煤炭洗选企业提档升级。煤化工产业补齐延伸产业链条,力争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焦炭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到11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着力打造现代化食醋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培育发展以高端碳材料为代表的新产品。新能源产业要加快布局加氢站建设运营链、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和氢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重点培育引进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为主的“专精特新”企业。
  坚持双创引领,加快农业“特”“优”发展
  重点打造西怀远、集义等五大蔬菜基地,新(改)建设施蔬菜2000亩、蔬菜标准园20个。加快实施大常、新堡等6个农业标准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推动杨房城郊农业示范区项目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山地葡果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东木庄万吨杂粮加工产业园,推动实施晋韵食用菌科技示范园项目,加快建设三晋清源生态酿制和旅游酒庄,尽快完善新大象科技有限公司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投产相关手续,年内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力争达到30亿元。
  坚持两业并举,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
  加快电商物流数字示范区建设。壮大晋煤物流、现海物流、优鲜多歌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培育集通航物流、科技研发、应用体验、会展培训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链。培育壮大职业教育培训、食品包装服务、产品检验检测等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加快建设南部新城和清源水城,东湖大酒店年底主体完工,奥特莱斯一期、双湖水街、欢乐水岸金街等年底启动运营。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全力构建旅游品牌体系。梯次推进北城文旅康养小镇建设,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共享经济、楼宇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二)用情用力惠三农,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新成效
  聚焦整体打造乡村建设示范县工作要求,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启动实施鹅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树立全国农业(高粱)全产业链典型县标杆,重点打造以清源、孟封、西谷为核心的十万亩高粱种植示范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66万亩。
  编制26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及管网改造工程,提档升级1.1万余座农村户厕,改建修缮农村公路40公里,绿化村庄50个。
  推进9个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直播带货、订单农业等线上线下活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激励机制。
  (三)对标对表强支撑,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园区经济要提档提量
  引进落地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建强县级、开发区招商引资队伍,发挥龙头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桥梁纽带作用。
  清徐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柴家寨220千伏变电站上半年建成投运,标准化厂房年内建成运营,确保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长18%以上。
  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要启动实施石墨烯基高端新材料、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应急保障、焦炉气减碳新材料等一批项目。
  哈工美锦专精特新产业园要全面启动建设,首批落地人工智能用电安电宝、美锦良辰大数据中心等新项目。
  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推动鸿新农产品、酵素饮品等项目开工建设,年内改造完成水塔全自动固态醋酸发酵车间、建成姚锦坊一期10万吨酿造食醋等项目,加强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
  项目保障要提质提能
  全面清理闲置厂房、建设用地。全面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集中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利好政策。继续实行领导包联、专班服务、清单管理等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
  (四)先行先试增动能,在改革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主动承接国家、省市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和先行先试政策。集中资源整合优化县级平台公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依托中科院、哈工大、山西财大等院校,加快推动食醋发酵科学与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大科技园年内投运。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启动建设千吨级淀粉基超级电容炭产业基地。以产业链吸引培育人才,以人才链做优做强产业。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协助市场主体建立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
  以创建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力争年内市场主体总量增加20%以上。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年内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
(五)尽善尽美提形象,在城乡融合上取得新成效
  年内启动建设开中路、太汾路市政化西延、文源路西延、拥军路西延、鑫盛北路、真武路等一批市政路网项目,加快推进民乐路、森泰大街南延等道路建设,完成开南路等一批在建道路工程,进一步打通断头路、提升老旧路、建设连接路。全力保障滨河东路南延、西北二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动国道307、339改线工程早日开工。
  启动育青路南游园和南湖公园建设工程,实施东湖北岸公园提档升级,年内市民广场建成投运,清源古县衙等古建筑修复和莲花池治理改造工程完工。
  启动实施南二街片区、迎新片区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15公里老旧煤气管网改造更换工程。重点推进东范庄、新庄等棚户区改造。增加公共停车位,新建一批公共厕所,加快公交站迁建和便民市场建设。
  加快推进凤仪街立面改造,县乡道路机扫率力争达到60%以上。年内完成“智慧公交”等4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六)实功实效优生态,在减污降碳上取得新成效
  全面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抓好年综合耗能15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启动实施惠东森林公园、10个绿色驿站建设,完成西边山造林绿化、裸露山体修复和绿化等增景增绿工程,实施1万亩营造林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推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清徐段、都沟河生态廊道、汾河干流支流入河口人工湿地提标改造等工程建设,坚决完成南白石河、东湖退、九斗退等河渠改造治理任务,加快完成晋祠泉域超采区水源置换工程。
  完成“公转铁”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和运输皮带通廊工程。风神轮胎退城入园年内取得实质进展。梯次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污水收集池建设工程,实施河西总退、太榆退河渠治理和农灌退水污染防治工程。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垃圾分类。
(七)全心全意为民生,在增进福祉上取得新成效
  加快完成受损农业设施、道路及农房修缮重建扫尾工作。高标准实施乌马河、象峪河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清徐中学建设、县城中学迁建、紫林路小学苹果园校区和清源幼儿园新建等项目。推动金河、梗阳两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推动省针灸医院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启动华晋骨科医院扩建和清源镇卫生院迁建,年底完成县二院、县疾控中心项目主体工程,有序做好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搬迁启用工作。
  新建一个标准体育场、2个社会足球场和2个全民健身便民服务中心,年内清泉湖西岸体育馆主体完工。年内戏曲博物馆开放运营。年内启动梗阳敬老院、清颐敬老院、西沟山二期公益性公墓建设,新增5个社区食堂,老年福利院、王答敬老院、县殡仪馆投入使用。持续排查整治煤矿、消防、餐饮、冶金工贸、交通运输、城镇建设、特种设备、化工园区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年内建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园区特勤消防站和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大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落实意识、廉政意识,锤炼过硬政治本领,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