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大门,是传统工业大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超过300家,工业污染负荷占全县污染总负荷的50%至60%。
如此大的工业污染负荷,清徐县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如何展开?记者近日深入太原市清徐县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大早,冒着刺骨的寒风,记者跟随清徐县王答乡环保监察所所长、清徐县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峰,来到位于赵家堡工业园的北铸暖气片制造有限公司。
冲天炉是一种以焦炭为主要燃料、炉顶开口向上的竖式圆筒型熔炼炉,是铸造企业的核心设备。这种设备因其投资较小、成本较低在过去被广泛使用,但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随着环保约束性指标不断加严,这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冲天炉,已被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责令关停。“2021年11月1日前,我们拆除了一台10吨/小时冲天炉。在原先的位置上,准备安5台电炉。你看,电炉地基已经打好。”已在暖气片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的北铸暖气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昌有告诉记者,与一个多月前不同的是,厂里没有了过去的烟熏火燎。虽然电炉尚未进厂,但厂子里的变压器容量已由2000千伏安,增加至1.2万千伏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清徐县是全国铸铁暖气片生产基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赵家堡村及周边有大小铸铁暖气片厂50多家,占全国铸铁暖气片产量的70%以上。2008年,经过关停淘汰和兼并重组,清徐铸铁暖气片企业逐步减少。如今位于赵家堡工业园区的暖气生产企业只有3家。不过,这3家企业年暖气片生产能力均达到600万片,其生产规模和清洁化生产水平,与原先的“散、乱、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走进山西清徐学栋散热器有限公司,天空不冒烟,车间不见尘,令人耳目一新。据介绍,早在2020年3月,企业坚持先行先试,投资1000多万元率先将冲天炉更换为电炉。换成电炉后,每一片暖气片的能源消耗成本降低了0.5元至0.6元,人力成本降低了两元。“冲天炉每天得维修,而电炉每2个月才维修一次,而且5台电炉可间隔维修,不影响企业生产。”公司技术负责人程新功告诉记者,原来一台10吨/小时的冲天炉,一年要“吃”掉4000吨焦炭。通过用清洁能源代替焦炭提供热量,在电炉内安装旋风除尘装置,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0余吨、氮氧化物70余吨,擦亮了太原铸铁暖气片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与铸铁暖气片齐头并进的是美锦、亚鑫、梗阳3家焦化企业,其不仅是清徐县纳税大户,也是太原市生态环境部门的重点监管企业。
自进入秋冬季以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清徐分局将执法人员兵分六路,重点对包括上述3家焦化企业在内的5家重点工业企业,不间断开展全面监督执法,坚持驻厂监管、监督帮扶与交叉检查相结合,充分利用智慧清徐平台的视频监控、微观监测、污染源巡查等高科技手段,督促重点企业严格按照“调度令”要求实施错峰生产,主动减排。
下午,记者来到山西美锦华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控室,只见在线监测数据平台正向众人传送企业全过程污染物排放状况。
“与去年相比,今年秋冬季的驻厂蹲守更加精细化,对于污染物的排放指标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并实时根据政府的调度令进行督查落实。”清徐县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苏瑞强介绍,驻厂人员实行24小时驻厂监管,并于每日晚8时交接班。同时将检查日志(包括停限产减排措施执行情况和检查发现的其他问题)报回。此外,对驻厂发现及转办的问题建立清单跟踪督办,直至整改落实。
据了解,目前驻厂坚守的5家重点企业中,3家焦化企业已将运行负荷压减至50%左右,美锦钢铁烧结工序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实现了污染物总量和浓度“双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