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3780期 >2022-01-14编印

怀胎四年 生出一个哪吒
刊发日期:2022-01-14 阅读次数: 作者:盒饭君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做编辑十二年,文字带给我的感觉是安心的。我也相信它是很多人在追寻的梦。回想起自己中学时对文字的热爱,那时的自己,更像是荒原上奔跑的野牛,啥东西都想写,完全没有章法。模仿过余华,也给《萌芽》新概念投稿,还写过悬疑小说。自己的文字生涯经历了慌乱的阶段,才认识到写作不仅看天赋与热情,还要看技巧与章法。
  五年前,我接手《课堂内外》,担任主编。我就在想,是否可以在杂志上开设一个创意写作栏目……这些都是午歌这本《高效写作课》会从我手里诞生的前情提要。
  2018年1月,是所有故事的缘起,这本书就起始于这个时候。
  缘起:杂志连载是个开端
  2018年1月,偶然看到午歌写的关于写作的小文,很是有趣。便和他聊起,是不是可以在杂志上开个专栏,写他关于写作的经验与认知,以给写作爱好者一个启蒙和可供借鉴的参考。午歌欣然应允。
  这次聊天,是《高效写作课》这本书的开端。
  月刊杂志编辑都有个强烈的感受,时间不是以天为单位而是以月为单位的。几期杂志连载下来,就很快得到《青年文摘》《意林》《疯狂阅读》《中学生》等同行的疯狂转载。编杂志的节奏常常会因为假期而变得异常忙碌。这年春节,我给午歌发微信,说春节来了,我们编杂志的时间缩短,要不春节这几天,你也给我赶赶稿子?
  午歌很晚才回我,说实在不好意思,这几日在岳父家,喝酒喝得头都是晕乎乎的。他说争取不耽误我们年后的杂志清样。
  说是争取,午歌利用疫情期间在家闭关的时间,没日没夜地赶稿子,很快将剩余稿件交给了我。
  《青年文摘》转载前还给我打了电话,他们也很喜欢我们的写作课系列。
  《意林》悄悄转了我们的文章,还没有注明出处,各种盗转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在连载期间,我和午歌做过很多讨论,修正细节。我一直认为,写作指导书要讲求方法论,但是我不希望我们这个写作课只是冷冰冰的方法论。那样就太过八股文。如果分享写作经验与技巧的书,只是灌输知识,自己都不好读,文笔不好,那又怎么能让写作爱好者去感受和揣摩文字背后的人情味?所以,我们达成共识——方法论要有,但是应该软化,首先要保证稿件的可读性,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能有收获,也要有审美的熏陶。
  随着文章的连载,成书成了顺水推舟的事。决定成书之后,午歌又对杂志连载的部分做了大面积加工与改动,最终的成稿,起始于杂志,又不局限于杂志。
  坎坷:做本书并没那么容易
  图书计划通过了公司的选题会。但做书并没有想象的顺利。
  公司主力产品在作文类图书上,每年都有不少作文爆款书、品牌书推出,尽管社科、文学类的书也出过不少,领导在批合同时,仍然有所顾虑。
  前期做过旅行类的、文学类的、科普类的,也出过大咖秦明的书。这些书在公司体系下,仍然是小众。加上这两年书号收紧,加上印工、版税、营销,如今出版一本书的成本比起以往要大许多。领导的疑虑让合同一推就是半年。这期间,午歌的《晚安,我亲爱的人》在韩寒的监制下推出50万册纪念版。领导看到午歌一系列作品的成绩,终于签了字。
  三年前拿到书会做调研的最初版本的封面以及标题。
  这半年时间里,我又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之前领导建议书名叫《写作课:跟着畅销书作家学写作》,选题会后,我把选题名报到出版社。但实在害怕图书出版,最终因为新广告法的限制出现下架的情况。什么叫“畅销书作家”?这个定义咱也不敢定,午歌几本书卖了上百万册,在市场里肯定算畅销,在政策面前我们也掰不过。
  最终和市场部和午歌反复讨论多次,定下书名《高效写作课:先会读,再会写》。我们一致认为:优质的阅读可以滋养优质的写作。通过经典文本精读与分析,让人磨练文笔,建立语感。这是为了打好写作基础。此外,午歌发挥理工男特有思维逻辑性,用画“负反馈电路图”的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故事思维训练”,让人拍案叫绝。这是写作进阶提升之道!
  书中有多处故事模块流程图,以及这些模块可以出现的变体,很有实用价值。
  “先懂阅读,再会写作”是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午歌说,就学习写作而言,只分享“所谓的干货”是远远不够的,干货虽然好用,但磨砺、总结、萃取的过程,不可或缺。所以,我们不只要讲干货,讲技法,更重要的是激发读者热爱写作的进取之心,激活写作者的创作思维,让读者们自己走在成功之路上!
  我觉得,我们做到了。书中有多篇文章论述了如何找到写作初心,如何保持创作激情。在新书正式出版前,我和同事们,还让午歌把他平时积累的有关写作秘密的小贴士,都总结出来。午歌当然知无不言,无私分享。这部分着实有趣:
  两则附录,可以说非常私人化,很有趣,也可以揣摩出一个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思维导图:本书最大的秘密武器!
  为了让读者能够迅速领会全书的知识要点和逻辑脉络,午歌找来了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决赛国际裁判张超老师,为本书每个章节都特别绘制了思维导图。
  张老师是博赞53周年精英挑战赛总冠军的指导老师,人非常认真,非常nice!她在后期的助力,大大提升这本书的魅力。为了准确厘清午歌授课的思路,张超老师前前后后把文本研究了十余遍,又反复和设计师、编审老师花了好几个月,校正细节符号。我们这个团队的小伙伴,真的很棒啊!
  最后,张老师说:“为全书画好了思维导图之后,我一个不懂写作的人,突然发现自己会写文章了。”我觉得,张老师的话,就是这本书最好的广告语了!
  除了整本书的大框架思维导图,每一章都有本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梳理,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