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日,清徐职业教育大学城暨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奠基。
2021十件大事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县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顺利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基础上,推动“五年进百强”强势开局,经济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来,县委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集中做好了十件大事,凝聚起蹚新路、开新局的强大动能。
(一)政策支撑夯基垒台。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县域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能源革命等一批标志性、牵引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二)城市建设拉开框架。坚持强基固本搞建设、全面提升抓发展,城乡面貌、路网框架、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大为改善,建成区面积从2017年的10.4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9.6平方公里。在拉开框架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城市全面提质,建成育青路、西关大街北延、人民路南延、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园区道路建设等一批关系城乡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聚焦产品—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三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一产稳产增收、接二连三,二产强梁壮柱、延链建群,三产提质增效、做大总量。
(四)经济发展扬帆启航。经过持续奋斗,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2021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排名第1;服务业增加值86.0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市排名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7亿元,同比增长31.3%,全市排名第1;固定资产投资(县域)210亿元,同比增长73.6%,全市排名第1,全省第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定“1234”发展思路和“六个突破”主攻方向,奋楫笃行开拓新局。以“明确新阶段,吹响冲锋号”为主题,打响“七大仗”,精准施策,挂图作战,打出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激情,推动全县由打基础阶段转向大发展阶段。
(五)商业升级方兴未艾。全力打造文商旅理想目的地和消费新领地,推动商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六)生态环境脱胎换骨。持续聚焦“四治一体”,统筹推进河渠治理、公园建设、绿化造林、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大气和扬尘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民生保障同步提升。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八)社会稳定持续向好。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推进平安清徐建设,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稳固。
(九)政治生态历史最好。在政治生态、发展势头、经济实力、环境改善、城乡建设、发展愿景、发展信心、对外形象以及动力活力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十)综合形象全面改观。省委林武书记在太原调研把重点放到清徐,市委韦韬书记到任后县区调研第一站选择清徐,充分证明我县已经完成的工作得到省委、市委的充分肯定,正在做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得到省委、市委的高度关注。
今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
今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聚焦全市“四个走在前列”和“四个高地”建设具体任务,瞄准“五年进百强”战略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健康活力新城、美丽幸福清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举全县之力开打第二场战役“七大仗”
美锦“两园一校一城”联动战
在开发区新建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约150亿元的“哈工美锦智能产业园、山西未来世界国际产业园(两园),高端职业学院(一校)和文旅文创新型社区(一城)”。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梯次推进的思路,聚合多方力量、加强会商研判、列出任务清单、制定行动计划、抓好机制创新、优化服务保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为开发区强弱项、补短板、增后劲。
基层组织建设堡垒战
以“三晋强基”工程为总抓手,以创建“书记项目”“党性教育十分钟”“对标巡诊”“集体经济翻一番”等党建品牌为着力点,以“六抓两整治”即抓基本组织、抓基本队伍、抓基本功能、抓基本制度、抓基本保障、抓基本责任,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村霸”为重点,盯着问题抓、对着问题改,在持续查摆问题、解决问题中增强基层组织功能,切实把“一肩挑”的制度设计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组织优势,带动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职教园区建设阵地战
职教园区就是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的清徐职业教育大学城。目前,拟投资30亿元,占地1366亩,总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的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开工建设。要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例会制度,全方位支持、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推进,统筹做好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及校区新建等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交钥匙”工程,2023年6月底前建成并交付使用,全力打造县校合作新模式、校企融合发展新样板,争做全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排头兵。
信访维稳歼灭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源头、强基础、抓规范、创品牌,依法、及时、高效、果断做好预警、研判、处置、包保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反恐怖、反暴力、反邪教、反渗透等各项工作,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进行处理,做到中央和省市交办重点问题、赴省进京非访越级访问题和“骨头案”“钉子案”信访问题“三个清零”,确保党的二十大、冬奥会、残奥会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示范战
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用好用足乡村建设示范县政策,围绕“三链同步、十区示范、百村共建”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链同步”“十区示范”即以十万亩“特”“优”高粱种植示范区、万吨杂粮加工示范区、百万吨醋产业示范区、电商物流数字示范区和醋都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强醋全产业链,打造“中国醋都”集群;以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葡萄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巩固葡萄文化融合链,打响“中国葡乡”品牌;以“园区+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区、“轮作+间种”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工+平台”链条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补齐蔬菜生产供应链,做大省城“菜篮子”。“百村共建”即通过政府统筹、“村+银”合作、“村+企”共建等模式,开展“百企兴百村”活动,在乡村振兴中为全省做样板、出经验、树标杆。
疫情防控持久战
大家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范围持续扩大,近期多个省(市、区)又接连发生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我省运城也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形势异常严峻。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已经成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疫情出现反弹,势必会打乱工作节奏,影响经济发展和正常社会秩序。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和顾大局的高度,时刻做好迎战准备,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要超前做好疫情防范,精准做好人员排查,严格做好入口管控,务实做足防控保障,坚决杜绝思想麻痹、工作松劲、防控疏漏,严防死守“清徐阵地”,持续巩固防控成果。
风神轮胎退城入园动迁战
抽调精干力量尽快组建工作专班,形成日研判、周例会、月调度工作制度。加快与风神轮胎、社会资本会商沟通,达成合作意向。迅速推进规划设计、项目选址、建设施工等工作,确保风神轮胎退城入园年内取得实质进展。

七方面工作
一、推进项目建设
精心筛选,科学确定年度项目计划盘子。抓实县级领导包联推进、调度例会集体推进、巡查观摩督导推进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一马当先抢抓项目、一鼓作气建设项目、一以贯之推进项目、一腔热忱服务项目”的理念,要有效转化为推进项目建设的具体行动。在要素保障上,要坚持和践行“五个优先”原则。要提速办结一批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加速解决一批重点项目水电气暖等需求难题,快速推进一批拟定开工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为首季“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进园区经济
助力“北引擎”融入“南引擎”。助力“北引擎”方面,全力支持美锦和亚鑫阳曲旧厂加快转型发展,打造现代绿色产业集群;引导亚鑫重点谋划高端装备和半导体新材料、绿色装配式建筑和智慧物流园项目落地,全力打造高端材料与装备装配产业集群。融入“南引擎”方面,启动建设潇河产业园清徐中小企业“园中园”,新建新兴产业孵化园、传统产业升级园和现代物流产业园“三个子园区”。在下放审批权限、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体制改革以及灵活选人用人、项目落地建设等方面赋予开发区更多自主权。要继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以高效政务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全方位支持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发展,围绕三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推动园区焦炉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建设全省“低碳零碳负碳标杆示范园区”。用好用足“中国醋都”品牌效应,加快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大做强醋产业。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要大干快上,年底基本成型、初见成效。通航产业园区要成型成势。
三、推进结构调整
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延链建群、三产做大总量”的具体要求,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创新、融合进步和跨越发展,打造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高地。持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实施种养殖、农机种子、精深加工等16项重点项目,致力打造农业经济升级版。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结构农业、品牌农业、景观农业和优势农业,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新业态。继续一手抓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把清徐打造成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文商旅理想目的地和消费新领地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倾力打造大学城、南部新城、清源水城、卫星城“四座城”。南部新城奥特莱斯项目要在今年6月底实现主体封顶,明年正式对外营业。同时,加快建设甜蜜小镇、醋都小镇等,推动清泉山庄纳入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形成全省旅游中心集散地,力争年内三产增加值再增加10亿元、达到80亿元的总量。
四、推进城市建设
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按照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弱项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完善“四环”路网。继续深入开展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工作。
五、推进生态保护
严把环境准入“门槛”,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推动运输结构绿色化,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提升扬尘污染、禁烧秸秆垃圾管控水平,强力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六、推进改革创新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纵深推进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创出“清徐经验”。继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工程。深入践行“企业至上”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七、推进民生保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持续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兜底,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等保障水平,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底线,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任务。
面临的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聚焦太原全域;支持能源领域发展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我们缓解能耗约束、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是重大政策利好。省委明确提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我县处在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区,与“南引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密不可分、共生共荣。市委全力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北引擎”强势起步,为我们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提供了绝佳机遇。
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难中求成。
四是坚持科学系统思维。
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一)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
(二)提高和锻造干部能力。
(三)加强和改善基层实践。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
(五)明确和树立用人导向。
(六)整治和惩戒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