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775期 >2021-12-31编印

军营里的如歌往事
——只因省了一个“副”字
刊发日期:2021-12-31 阅读次数: 作者:丁作昌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八十年代初,我正在空军导弹某师任副参谋长,因我“资格”较老,在师部时间较长,并曾代理过几个月的参谋长工作,所以大家习惯性的称呼我为“丁参谋长”,把这个“副”字给省略掉了。当时没有正参谋长,这样的称呼倒也无妨大局。但世上的事就是那么巧,不久从新疆调来一位参谋长,恰巧也姓丁。这样一来,司令部就有了两个丁参谋长,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在一起工作,难免就会产生一些带有喜剧性色彩的“误会”。我不得不多次声明我是丁副参谋长,但习惯成自然,省略了“副”字的称呼仍在继续。由此发生的一些故事,真是使人啼笑皆非。
  第一次是发生在丁参谋长调来不久。有一天,正在办公室办公,总机来电话说:“参谋长,廊坊公安局有位姓张的找你讲话。”我说,接过来吧。此时那边传来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声音,“你是老丁吗?”我说:“是呀!你是哪位?”他说:“怎么?听不出来?我是老张呀!”我在公安局确实认识一位老张。为了表示亲切,我立马说:“听出来了,老张,你好吗?”他说:“很好,咱们有好几年没见了。”我说:“是呀!你还在哪里工作吗?”他说:“是呀,我一直在这里。小董好吗?”我一时也不知问的是哪个小董,只好含糊地说:“很好。”这时他接着说:“你小子真有办法。”我说:“有什办法?”他说:“你又升官又从新疆调回老家,这还不是很有办法吗?”我一听,坏了。他不是找我,而是找丁参谋长的。当时我也不好意思解释,就把电话放下了。等参谋长从部队回来后。我给他谈起此事,他哈哈大笑,原来这老张是他中学时的同学。
  第二次是有一天我刚从宿舍出来准备下楼,看到门岗带班员领着一位姑娘往楼上走。看到我后说:“参谋长,你侄女看你来啦!”我抬头看了一下,姑娘有十六七岁,提着一个大编织袋,大概是从农村来的,但我并不认识。姑娘看到我迟疑了好半天,才小声地喊了一声“大爷”。我想我老家有七八个侄女,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吧。待带班员走后,我把她带到宿舍,坐下后我给她倒了一杯水。然后就问她,家里都好吧?她说:都好。我又问她:你是怎么来的?她说:是坐汽车来的。我听了觉得很奇怪,我的老家在山西,怎么不坐火车坐汽车呢?姑娘看我好半天没说话就说:大爷,我是来廊坊办事的,我奶奶让我顺便来看看你和婶娘。我一听,得!又误会了,我妈已去世几年了,她哪来的奶奶,肯定是丁参谋长的侄女。我把情况说明后,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看到您觉得也不太像,但我有好些年没见过我大爷了,所以不敢认。我说:不要紧,我马上带你去找你大爷。到了丁参谋长家里一说,大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第三次是又一天我在办公室兼宿舍休息,警卫排的一位战士提着一小包东西来看我,因平时比较熟悉,就让他进来坐下。他说:他刚从老家探亲回来,带了点土产给我。闲聊中他说:你爱人真好。我听了觉得奇怪,我爱人在北京住,从没来过廊坊,他怎么认识?我就问他:你认识我爱人吗?他说:怎么不认识,给我们当兵的看病特认真,而且态度特亲切。我一听,得!又是一次误会。卫生队的董医生是丁参谋长的爱人,这简直是张冠李戴。我给他把情况说明后,劝他把土产(花生、大枣)带去。但他无论如何不拿走,我只好来了一次“无功受禄”。
  第四次的笑话闹得更大,部队搞年轻化,早两年领导上就和我说过,我已超龄,已没有提升的可能。丁参谋长比我年轻七八岁,而且是导弹学院毕业,科班出生,工作有魄力。调来一年多,就被提升为副师长。他提升了是好事,但我的“麻烦”却来了。有不少人向我表示祝贺,机关的一些干部、战士称呼我为“丁副师长”,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我不得不一个一个地作解释。更可笑的是我下营去检查工作,营长居然也向部队介绍我是丁副师长,真是让我啼笑皆非。
  现在部队或者是地方,在称呼上比较混乱,有的图省事,把副职领导的“副”字略掉了。本来是李副局长、王副科长,却硬要称为李局长、王科长,如果局里、科里的副职和正职是同姓,那么肯定也会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甚至会影响工作,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图省事,正就是正,副就是副,最好不要正副不分,以免闹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