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锻炼身体,尤其是老年群体,对此似乎已经重视到十分迫切的程度。健身、保健、补品、游乐,林林总总,目的就是炼好身体,提高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这些要求和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怡情养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比锻炼身体更具有特殊意义。
健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炼身炼形,二是炼性炼情。二者一外一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同时并行才是最好的健身方式。炼身重在强身健体,通过锻炼强化身体各部分机能,抵御外部环境对身体造成的各种风险;炼性则是修养心神,怡情养性,正确对待七情六欲,保持心态的乐观安定,达到防病养病目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生死耳目口鼻,都是受外部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不良情绪,与生俱来,要正确面对,确实很难。但也应该晓其利害,尽力而为。这方面有很多人做的很成功,值得借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养生总结出非常成功的经验,儒释道三家的论述各有见地。
孔子在谈到养身时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孔子对人生三个阶段的养身重点作出明确的论述,而老年阶段应该着力戒“得”。“戒得”,就是在老年时期,少贪欲,不要贪恋物质的追求,更不可放纵,谨慎约束自己。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说智慧的人有水一般的灵动,仁爱的人有山的沉稳。山因安静沉稳,亿万年如一,不毁不破。“大德必得其寿”,其“德”在于心宁气静,不急不躁,不浮华,不张扬,安然处世,自然康而且寿。年已老去,贪求物质,求取艰辛,身心俱疲,得则狂喜,失则大悲,神心跌宕,经不起如此折腾的。“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忿怒不息,动不量力”,皆“死非命也”,乐以忘忧才是。
孟子可谓养生之道的受益匪浅者,他活了八十三岁。他说:“养心莫善于穷欲。”主张养生要彻底消除一切贪欲,清心无欲,才能心如止水,平静无涟漪。又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就是那颗见到有利可图就动荡不安的贪求心。收回贪求心,排遣利欲熏心,摒弃散乱杂念,追求淡泊宁静,这才是养生的真学问。孟子的养生之道还源于他强大的刚勇内心。“吾欲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抱璞守真,坚持理想信念,执着不渝,又能排除外界物欲和困顿局面的威胁。此等内心世界何等强大!在他面前那些营营苟且算得什么?
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能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时世。“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生”,顺应自然统一完整的运行规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命之树才能蓬勃旺盛,生生不息。清代中叶文学家袁枚中年后,游山玩水四十年。年七十游了黄山、庐山、罗浮山、桂林、洞庭,历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五省。他也为自己的壮举自豪,有诗曰:
自觉山水胆足夸,年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何等豪壮潇洒之至!相反,春秋时期,伍子胥为避楚平王追杀,逃到韶关,遇到东皋公,住了七天,心忧不寐,芒刺在背,卧而复起,绕屋而转,极端忧虑,一夜白头。精神的折磨对人的打击多大啊!
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养生方面特别具有典型性。他曾三次被贬,且都是受人陷害。第一次是为老友范仲淹仗义执言。范仲淹不满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呈仁宗“百官图”,尖锐批评吕夷简,被贬到饶州。与此同时,好友拔剑,自当出手。欧阳修奋笔直抒,写了《与高司谏书》痛斥高若讷身位谏官,不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反而落井下石,是卑鄙小人,为君子不耻。因而被贬到湖北夷陵。第二次被贬也与老友范仲淹有关。范仲淹被贬复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痛斥保守派“广陷良善”,借题发挥。反对派则诬陷欧阳修与外甥女私通,贬到滁州,写了《醉翁亭记》抒发忧愤。第三次又被污蔑,说他与儿媳有染,出知亳州。仕途如此险恶,屡次三番的打击,让这位文坛领袖陷入了长期的幽忧郁闷之中,染上了“忧幽之疾”,“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痛苦之极,却无良方”,不禁自省:“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而后他以琴棋书画诗为友,“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欧阳修在总结养生之道时说:“人常有多忧多思之老,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长生之法。”告诫人们,过多的忧伤会伤害心灵,过多的愁思感虑会加速衰老,不忧不愁就是最好的养身之法。
佛教把养生分为修心、修身、居食三部分。对于修心,主张慈悲为怀,博爱众生,心志安定。以慈悲的心对待世间万物,放弃小我,慈善待人,以广博的爱,爱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获取自我心灵旷远、洁净、安详,以施爱来化解自我内心的坚冰。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确凿证明,人际关系比锻炼饮食还要重要。常与朋友小聚,饮一点小酒的人比不聚不饮的人长寿。2009年多位诺奖得主在谈到养生时,都主张人要乐观,要有生活的追求。在养生方面研究认为,乐观因素占百分之五十,饮食占百分之二十五,其它占百分之二十五。研究也表明,很好地处理生活的压力,能够防止压力损害身体,减少压力激素增加,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生活中有目标的人有生存优势,哪怕是学一支歌,做道菜,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愉悦身心。在生活中追求,在追求中生活,才是最好养生之道!
联句曰:
人生无再少,丽水已流东。
落日余晖里,犹能起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