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768期 >2021-12-15编印

晋言居老醋坊的神奇由来和历史(五)
刊发日期:2021-12-15 阅读次数: 作者:杨雨雷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杨素营”村名的由来
  太阳出来了,阳光出来照四方,这是大雨阴霾半月有余后首见阳光,让人们感觉生命的可贵,是啊,劫后余生才更觉生命的重要,只要生命尚存,还有什么不可能!
  屯在“羊坊口”河坝上的众隋兵,羊坊口的村民,都伸长脖子呼吸一下这几乎可以看见摸着的新鲜空气,多少天因持续抢险而没有在意的劳累一下子侵袭而来,疲倦之意顿生,大家也太需要休息一下了。
  只有老王爷越王杨素头脑是清醒的,他不敢有丝毫麻痹,因为羊坊口四周强敌环视,战役在即。如果汉王杨凉现在举行进攻,必须牢守“羊坊口”,等候另外几处兵马有所战绩,方能再生举措。他一方面派出探马,打探其他几路隋军的消息,一方面在羊坊口四周以外几十里的地方连续布置岗哨,探听叛军消息,稍有风吹草动,预先见招拆招。
  紧锣密鼓地一番战务布置后,就是琐碎的军中事务处理。先是督粮官报告,粮食仅剩七八天食用量。后有军中医官报告,士兵中发生流行痢疾,将近三成将士肠胃不适,其中一成有拉稀现象,半成已经病情严重,如果不能及时用药医治,怕影响大局。还有就是军中草药生霉,已不能服用。“这才是致命所在”,越王杨素暗道“不好”。
  他派人去就近几个县城督粮,然后派亲兵请来“羊坊口”村长,了解村里粮食有没有剩余,然后是村中有没有郎中,存没存中药。村长说经过雨水浸泡,存粮无多少,士兵痢疾病倒可以医治。老王爷一听大喜,他洪钟般的大笑道:“其它无妨,就治病一事,愿闻其详?”村长道:“羊坊口晋言居醯坊酿制淳醯,是消化不良,痢疾病皮肤病之良药,只是停产多时,如果需要,羊坊口不乏做醯之人,粉粮入酵,制酸淋醯,十五天可以出醯。”
  既然治病有方,当然要按方抓药。这个药方就是羊坊口“晋言居”的醯,这个药就是尽快酿出醯,好在天气晴朗了,越王杨素命人把中军帐迁出“晋言居”。马上有羊坊口的醯工伙计们搬进“晋言居”,他们收拾家什,从村里拉来制醯需要的所有工具器皿,然后开始粉粮、蒸料、接种,翻醅一切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汉王杨凉不会给“羊坊口”太多时间,他知道越王杨素亲自屯兵在羊坊口,“擒贼先擒王”,汉王对杨素恨得咬牙切齿,“欲亡本王,先令你亡”。汉王怯于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兵马未动。这几天雨停了,道路也干燥起来,汉王杨凉马上发兵,一路从汾水上游祁地昭馀顺汾东旱路北上直达羊坊口,一路从汾水上游迂回从汾西到汾东梗阳城南下,两路人马上下堵截,而羊坊口东西汾水潇水圈围,隋军没有逃路,势必一击必杀。
  叛军已在路上,越王杨素已经得到探马一路传回的消息,战术上,他已做到游刃有余,战机上,胜算不到对半,也就是说,运气这方面还不好说。军中粮食就剩两三天了,附近县城催粮都没有消息,南边昭馀已在叛军势力交接处,怕是不敢公开纳粮,北边梗阳也是阳奉阴违,如果平叛不成功,这两县恐怕都得叛隋,接下来水路运粮还是未知数,因为晋阳、昭馀、梗阳这片晋中平川远离黄河水域,还真没有过船运辎重的先例,陆运时间根本不够,老王爷望着滚滚而下的汾水,又觉得信心满满,接下来就是将士们痢疾病的问题,“晋言居”醯坊的醯什么时间能酿出来,假如酿出来,对病情一定管用吗?“唉”越王杨素叹气道:“这人老气衰,判断事情犹豫不决,没了年轻时的决断,底气不足。”
  南路的叛军很快就赶到了,和驻扎在羊坊口村南的隋军对打几阵,互有伤亡,最后叛军也在隋军队营对面扎下营地,战斗进入对垒阶段,一时难分胜负。
  北路的叛军两天后也到了,同样有隋军在羊坊口村北扎营拒敌,首战交锋未分胜负,对方也扎营相对,互不相让,隔段时间就相互厮杀一阵,村南村北一样如此。越王杨素坐镇中军,指挥两路战局抽调兵马,增兵补将,一时没有必胜的对策。
  倒是叛军阵营时有增员,对隋军压力颇大。反观隋朝军队,粮食所剩无几,还有疾病困扰,不能参加战斗者三成之多。将士们几次劝越王可乘村东“铁索船”先往太原郡,老王爷摇头连道不可,“羊坊口村民与我等风雨同舟,我们一旦撤退,势必连累百姓,再者晋言居醯坊正在日夜操劳,酿醯成功在即,怎么能弃他们不顾?”几次规劝,越王杨素坚持不走,村长和村民深受感动,全村百姓捐粮捐物,还有村民拿出家中食醯,与将士们治痢疾用。就这样又坚持了四五天,村西汾水上出现了运粮船只,原来是隋军粮草通过运河,途径黄河,在永济郡改换小船进入汾水,逆水而上,幸亏也是水路沿途已尽在隋军掌管范围,叛军不得阻挠,杨素这招险棋得以成功。得到给养补充,隋军将士们信心强大起来,对阵也有了精神,隋军在这种状态下又坚持了数日。
  这天,“晋言居”醯坊忽然传来消息,第一批醯已经酿制出来,很快由醯工伙计们运到战线,得病的将士们每人喝下一杯,静待疗效。淳醯治痢疾还正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三成的兵力得到恢复,老王爷杨素喜上眉头,洪钟般的声音道:“天助我也”!
  几天后另几路隋军赶到,里外夹击,叛军大败,南下准备和汉王汇合。越王就搭运粮小船,率部顺流而下,趁势追击,赶在败军之前撵上汉王。汉王杨凉见大势已去,受降免战,随越王赴京城领罪。
  等村里的末一班隋军撤走,“羊坊口”恢复正常,又如以往一样开始平凡的日子,村民们开始下地打柴,偶尔下河里捕捕鱼,抓抓虾,经过水涨水退,泥沙沉静,河水也清澈起来,水鸟,野鸭子游荡水上,嬉闹相戏;妇女们在家相夫教子,养鸡养鹅,烧柴做饭,浓浓的家的味道。狗儿们在街里村外跑来跑去,村里没有了陌生人,它们也放肆起来,有的还谈情说爱,追逐起异性,四个五个成群结队地追;河坝上有放牛的,还有放羊的,历来割草的羡慕放牛羊的,他们真的好闲情雅致!不同的是“晋言居”醯坊又开始收粮酿醯,汾水上飘过浓浓的醯香,“羊坊口”更是分外的香,带着天然的味道。
  村长和一些村民查看河坝的情况,他们来到汾水决堤的地方,隋军添堤的辎重车辆都埋在里面,不可能挖出来了,越王杨素七百五十步河道“晋言居”醯坊指挥护堤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次如果没有越国公和他的军队,羊坊口真的不堪设想,”村长道。“是啊,是啊!”村民们附和道:“真该感谢王爷的好!”又有村民道:“传说中越王杨素专横跋扈,翻脸就杀人,这看到他本人,也未必如此说法。”村长道:“但凡人或事,都有两面性,人皆有善和恶的一面,你若念他恶,他必是个恶人,你若念他善,他就是善人。”“好人也罢,歹人也罢,可惜我们从此再难见到他一面了。”大家唏嘘不已。
  “要不我们把村名改一下,就叫杨素营如何?”村长寻求大家意见。其实经过这场“羊坊口”旷世大事件之后,村民们都有要纪念一下的意思,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想法,听村长建议,大家连连叫好!“羊坊口”这村名有些土气,也该换一个了,就叫“杨素营”村吧!
  从此“羊坊口”改村名叫做“杨素营”。村长还是那个村长,村民还是那群村民,只是“杨素营”听来是不是又比较有文化一点?七百五十步河道“晋言居”醯坊冒出来青色的烟,村里村外地飘,青色,那是祥和的色!醇香的醯味也夹杂其间飘得老远,老远……好像从上古年代就是如此,不曾有过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