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山水*之间总第3765期 >2021-12-08编印

北海老街漫步
刊发日期:2021-12-08 阅读次数: 作者:韩玉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北海的传奇,不在银滩,不在外沙岛;不是富氧离子的空气,亦不是驰名中外的南珠。北海的传奇与精神,隐藏在那条传统与开放并存的老街之中。十里长街,红伶斗艳,酒楼食肆,客朋满座,那令无数港澳及南洋客商醉心的粤剧大戏和时闻笑话,卷荡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西北海。这里便是见证了北海百年沧桑的老街——珠海路。
  北海原本是北部湾海边的一个渔村。1876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规定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4处为通商口岸。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先后有英、德、法、意、葡、美等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从北海港进出,此地一度成为我国南方重要对外商贸的港口,也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老街珠海路,始建于1883年,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老街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的建筑。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老街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风格迥异,样式别致,颇具西方特色的建筑群。扑面而来的是超尘脱俗的趣味和浓郁的外域情调,仿佛给人置身于异国城市的错觉。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券拱结构,券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设计也非常人性化,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初。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墙面是西式券拱式结构,前后装饰却是中国的浮雕和吉祥物。当年的建筑工匠们,在一砖一瓦中,融入了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技巧和智慧,使中西文化融为一体,和谐而生动。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经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鱼网、鱼钩、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它店铺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总体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看惯了内地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北海的老街看起来就觉得很另类。没有青砖青瓦,木板门窗;没有飞檐翘角,彩绘廊柱,唯有清一色的圆弧形门拱窗拱,粗大的方形砖柱支撑着骑楼。灰白色的水泥墙面上,历史的长河留下了无数暗黑的瘢痕,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老街是北海最主要的游览景点之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一拨一拨的游客紧跟在导游后面,边走边听介绍。何谓“骑楼”?不少人对其茫然,就连作者在南下出游之前,也知之甚少。通过这次老街参观,倾听导游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哦!骑楼就是跨在街道上,底下可以通行的楼。中国南方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布满浮雕;粤派骑楼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欧式风格。北海因曾隶属广东,因此北海骑楼是粤派风格。
  19世纪中后期,北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时间,这里成了南粤重要商埠,成了北部湾畔的中西文化交汇之所,自然也成了近代工业文明的繁荣之地。有了当时国内少有的电报局;有了清王朝直属的邮政分局;有了广西第一盏电灯;有了国内早期的燃煤汽车,甚至飞机场等。据导游介绍,照相机流入中国,最早就是在北海。老街上有普仁医院的遗址。1886年,英国传教会创办了北海第一家西医院,把西医技术首次带进北海。该遗址前的《百年普仁》雕塑,表现了柯达、李慧莱两任院长的人物形象。北海还是西洋无声电影最早传入的城市之一。1895年12月世界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问世,1903年英籍医生李慧莱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带来电影放映机和影片,这是广西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雕塑《先睹为快》就反映了这件事。
  北海老街上发生过多少反映时代风云的故事,恐怕已经难以计数了。可是在“丸一药房”旧址发生的“九三事件”,却是一桩载于史册的惊心动魄的事件。这是一幢占地114平方米,三层三进的骑楼建筑。1936年9月3日下午,丸一药房老板日本人中野顺三,因从事间谍活动,在此药房被时任第60师师长,驻防于广西北海的翁照垣部所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海“九三事件”。事件发生后,日本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并派军舰在冠头岭一带海面进行武力威胁,企图强行登岸调查。因翁照垣部严阵以待,使日本人没能得逞。该遗址今名“广茂商行”,至今其骑楼立柱上“丸一药房”字样还依稀可辨。
  由于老街至今较好地保留着原有风貌,其中有些建筑还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具有文化和旅游的双重价值,凡是来北海旅游的人必到之地。1984年4月,北海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并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从此北海的建设和发展走上快车道。百年老街现在开辟为步行街,两边的百年商铺重焕生机,以经营旅游商品为主。2014年北海老街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增设了历史文化馆、水彩画馆、坭兴陶馆、明清木雕馆4个展馆,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北海历史文化。2015年北海老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广西唯一入选的街区。
  历史的沧桑和回响,现代的繁荣与进步,在老街融合为一曲悠久的乐章,耐人细细品味,引发久久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