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坊神“醯娘、醯姑姑”
这样的结局令狐射姑非常懊恼,他气急败坏地带领官兵在“晋言居”醯坊搜查一通,没有什么收获,便带队回去了。其实春秋时候的兵,还是很仁义的,即使两国交兵,只要对方负伤,即可免于再伤,如果对方是头有白发的老兵,交战方也尽量不伤他,所以伤及无辜百姓的事,当兵的更觉得可耻。
当晋襄公听了狐射姑回来的报告,勃然大怒,他怎么也不相信请人能请出人命来,“你尽在众人面前献丑,让百姓怎么看寡人。”一向仁厚的晋襄公也来了火气,他怎么也不相信狐偃大夫老成持重,儿子尽是这样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狐射姑自知理亏,低头不语。
后来人们平心静气想,其实就不过给王宫制醯,紫衣是不是把事情处理的极端了些,以至为这事搭上了性命。还有卜卦者透露,其实“醯娘、醯姑姑”遇上狐射姑,名字里有忌讳,相克,所以要伤人。
跟随狐射姑出去的官兵中有很多兵士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说紫衣公主根本没有跳进河里,而是……好像是飞走了。“是的,”更多兵士见证道:“紫衣公主往河里跳的刹那间,好像有一团云,她踏着云就走了。”
这话传到晋襄公耳朵里,晋襄公将信将疑,此事也没有再提。
羊坊口,“晋言居”的村民和醯工伙计大家都难过得丢了魂似的,醯工伙计们尽哭得成了泪人的,村长带人在汾河下游不分昼夜地沿河岸寻找,架船打捞,什么也没有,也是,那么大的河流,怎么能找见个人呢。就在大家精疲力尽之时,忽然有人说“醯姑姑”跳河的那一刹那间他好像看到醯娘不是掉下去,而是飞走了。村长一听,觉得事有蹊跷,打捞又没有效果,大家决定还是先回村再说。
于是接下来几天大家伤心难过,大家都在回忆紫衣公主对“羊坊口”的好,如果不是紫衣的到来,羊坊口现在还在受着皮肤病的困扰,吃饭还是调着酸菜汁。“晋言居”的伙计们更是没了主心骨,扎心的难受,眼睛哭得跟桃似的。醯姑姑飞走的事大家将信将疑,毕竟不是每个人亲眼所见,都有些不相信,“是真的吗?”他们追问着几个自说见到紫衣公主飞走的人,“看见飞到哪了吗?”于是问得几个人也慌了,自问莫非眼花了不成。这个疑问很快不攻自破了,接下来连续几天夜里,和紫衣公主相熟的人都梦到了她,紫衣公主依旧一身紫色衣衫,仙女下凡般飞来,她告诉大家不要伤心,她那天跳河没有落水,而是被正好赶到的麻姑仙子和寿星仙翁救走了,二位神仙去给西王母娘娘拜寿,途径汾河时救了公主,其实麻姑仙子早就对“醯娘”有所耳闻,她说王母娘娘正好缺个会酿醯的仙子,就让“醯娘”补上这个缺,做了王母宫中的司醯仙子。“羊坊口”的村民们和“晋言居”的伙计们奔走相告,很快这个消息传遍整个村子,村长推算出事那天的日子,正好阴历三月初三,世上传说西王母娘娘就是那天的生日,于是大家破涕为笑,都乐了起来。
于是大家该干甚干甚,“羊坊口”又热闹起来,“晋言居”又热闹起来!
那个临危接受特殊使命保护制醯手记的李姓青年回来了,他带领大家继续经营“晋言居”淳醯坊,紫衣公主的眼光是没错的,李姓青年果然不负众望,把醯坊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他还是个非常大气的人,他把许多能独立经营醯坊的人都安排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发展,于是“羊坊口”附近邻村又开设多家醯坊,大家无分彼此,和气求财。
只是大家坐一起谈心的时候,都能想起“醯娘、醯姑姑”,这位大伙儿的女东家,教导多少青年学艺做人的虞国公主,大家心目中菩萨般的人物。于是有人提议,给“醯姑姑”立个牌位供起来,作为醯坊的神。这个建议得到大伙的一致赞成,“晋言居”很快做好榜样,在一间堂房里供起了“醯姑姑”的神位,初一十五上香祭拜。从“晋言居”分配出去的醯人们纷纷效仿,一时间顶拜“醯娘、醯姑姑”成了醯坊醯人们的风俗潮流。
凡人尽羡作仙好,谁知神仙也犯难。天庭宫深,神面亦冷。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醯娘”紫衣想起“羊坊口”的众乡亲,“晋言居”的众伙计,情不自禁泪流下来,她常常偷偷地飞回人间,看望一下熟悉的朋友伙计,她随身带着一件陶罐,走的时候,带走一些人间的淳醯,回天庭分享给众仙吃。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秘密,谁家的醯好,“醯姑姑”就来偷他家的醯。于是大家都使出浑身的本领,把自家的醯做的杠杠滴,眼巴巴地盼望“醯姑姑”来偷醋。保不准谁家第二天大早便叫:“大家快来看啊,醯姑姑来偷我家的醋了!”于是大家报以羡慕嫉妒的表情。
其实大多数的传统习俗,民间迷信,都在某些年代起过科学的作用,这类善意的迷信传说曾经是多少乡村百姓努力的方向,向善的根本。当然,这不是宣传迷信,就当是以讹传讹吧。
以上是“醯娘、醯姑姑”紫衣公主的传说故事,故事发生在现在的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也就是故事里的“羊坊口”,这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女主人公与人为善,教人向善,所以她至今仍不被人们忘记,她开设“晋言居”醋坊的“杨房村”也将永远是山西老陈醋的“醯头醋口”,引领潮流!
越国公杨素
据清源县志记载,杨房村民间口头流传,查询多方面资料后发现,杨房村有关“羊坊口”的叫法一直延续到隋大业年间,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那个朝代。因为一位大隋开国功臣越国公杨素的介入,而后称之为“杨素营”村。
关于越王杨素,相信老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讲的评书《隋唐演义》大家都听过,里面有开隋九老,四猛十三杰等,越王杨素就在开隋九老中,和一些虚构角色不同的是,越国公杨素是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大唐丞相魏征对其的评价为“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一代明君李世民批其“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纵观历史名人文士对越王杨素的看法褒贬不一,褒者其的人才出众,文武兼备,贬者其的人格低劣,欺下罔上。
历史向来对能者的评价都比较苛刻,特别是那些铭刻史册的风云人物,更是时刻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且不说杨素是写诗高手,《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赠薛播州》、《送蔡君知入蜀》、《赋得笛诗》、《赠薛内史诗》、《出塞二首》这些都出自越王杨素之手。还有几个关于越王杨素成人之美的故事,也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破镜重圆》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这个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混乱,徐德言恐无法保证家人妻子的安全。无奈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不得不分离。倘若你我的缘分未尽,日后一定还能相见,为妨见面生疏,应该有一个信物。”徐德言便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有一天时局稳定,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京城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等到陈朝灭亡了,乐昌公主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却流离失所,将日子过的好狼狈,好不容易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杨素送他们许多财物,然后命家仆送夫妻二人出府,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称赞的!
《成人之美》
李德林,字公辅,小时候有神童之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就孝闻天下了。后辅佐隋文帝定大计,及即位,授内史令。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少年倜傥,看上了杨素的一个宠妾。少年懵懂,贪恋红颜,竟夜入杨宅,与杨素的宠妾幽会私通。结果东窗事发,被杨府家人逮个正着。杨素恼羞成怒,欲治李百药死罪。当李百药被推上来时,越王杨素发现李百药是个“年未二十,仪神隽秀”的英俊少年郎,不禁惜才之情顿起,动了恻隐之心,他道:“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李百药生死关头,才思忽至,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当即成文。杨素看完,表情欣然,当场把爱妾赐给李百药为妻,并资财数万。后来杨素竟又奏请隋文帝,授李百药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李百药抱的美人归,而且还因此当了官,成为一时佳话。
《红拂夜奔》
越王杨素身边有一位年方二八的佳丽乐伎,名叫红拂。生得“肌肤仪状、言词气佳,真天人也”,很得越王赏识。红拂红颜不让须眉,性格豪爽,很有见识,识得英雄。她爱慕登府拜访越王杨素的少年才俊李靖,眉目传情,暗示爱意,李靖自装不知。红拂女不肯罢休,趁李靖再次拜访杨素之机,相约私奔了。越王杨素了解了此中缘由,非但没有追究此事,反而推荐李靖出任马邑的郡丞。越王杨素就这样又成全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后来李靖、红拂女仗剑天涯,与虬髯客合称“红尘三侠”,是唐朝一段传奇。李靖更是唐朝的股肱之臣。
从这些事件看,越王杨素也非道德方面一无是处之人,至于历史给予的诸多劣点,也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