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758期 >2021-11-22编印

晋言居老醋坊的神奇由来和历史(一)
刊发日期:2021-11-22 阅读次数: 作者:杨雨雷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汾、潇二水裹夹的“羊坊口”
  从前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万事需从序,方始有人为。
  人类作为天地间万物的灵者,自古则担当着改造自然创造环境的大任,他们从普通的地球动物成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大众的智者,除了自体发达的头脑灵巧的四肢,还有就是对世界万物的好奇,永不妥协的创造精神。
  上古时期,后来被现代人称为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杨房村的地方居住着一群人,他们已经通晓语言交流,并且粗布兽皮加身,有掌握广泛自然知识的族长,过着耕田猎野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居人区一样,他们有个共同喜欢的群居地名“羊坊口”。
  这群人在他们的祖籍“羊坊口”已经生存了不知道多少辈子,男耕女织,尊老惜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鸡鸣狗吠,伴牛马羊群,乐来的畅意,悲去的痛快,邻里相帮,族里互助,其乐融融。“羊坊口”东有大河,西有大河,村子被圈在当中,像极了裤腿般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河水急时就像土色的泥马奔腾,声音刺耳,真的惊涛迫浪;河水缓时又如涓涓细流,婀娜有姿,窈窕的向村南去了。后世人称村东大河为“潇河”,村西大河为“汾河”。上古时那群人还不管这些,他们只知道村东河水急时村西河水也急,村西河水缓时村东河水也缓。“羊坊口”的人伴着河水种地,放羊,猎兽,捕鱼。等大冬天河水结冰,他们也去河那边的外面去串串,或许能打听到什么新事物,学习回来什么新技能。
  学习制“醯”术
  “羊坊口”村东北有个叫“西堡”的村子,因为是再往东北一个帝王所在地的辖区,所以叫“西堡”,意为帝都西边的堡子。帝都住着的帝王便是唐尧,因此帝都就叫“尧城”。唐尧是上古时候有名的能人,尧帝也是当时最具善名的领袖,他带领手下族人制历、制醯、烧陶、凿井,因此帝都附近的人当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人群,他们享受着清明的制度和先进的生活圈。好在“羊坊口”出了“西堡”村,途经“孟封”村,然后过了一个据说是舜帝放鹅叫“鹅池”的村子,就是“尧城”帝都,于是我们的祖上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便利,搭上了这个发展的快车道。
  帝都的发明专利很快被“羊坊口”派去的能人不遗一处地学了回来,并且极具才能地尽情复制,熟能生巧,尽情享用。尧帝也听说了这些事情,也曾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给了很高的赞誉。
  当时先秦佚名诗人《击壤歌》很好地反映出这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风貌: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我们勤劳善良的祖上们用努力和坚强一点一点地复制着成功,成功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羊坊口”村子也越来越漂亮。最后他们制出的醯尽然从口头上、颜色上都赶超帝都,也不知道是村西汾河水系的原因,还是“羊坊口”优质土壤的效果,总之连帝王唐尧品尝后也连声叫好!
  以上事件发生在4300多年前的古“羊坊口”。
  其实那时的醯,多为一种叫做“蓂荚”[míng jiá]的草,味酸,榨汁食之。或是其它一些酸味草类榨汁或者稍微发酵的汤水,虽然工艺粗浅,但味觉上的舒适足以令食者胃口打开,发酵的汤水又起到开胃的作用,在那个刚刚告别原始生活的年代,怎能不说是一种吃食上的享受呢!
  这种只能勉强叫做“醯”的植物酸汤水一直在当时的唐地近区(清徐孟封杨房一带)食用若干年,一直到春秋时期,和醯有缘的“羊坊口”又将食醯有了更进步的调制……
  羊坊口来了“醯娘、醯姑姑”
  寒来暑往日月替,华夏已是春秋时。“羊坊口”与醯的缘分由一场春秋时期晋地内的战争撮合始末。
  2600多年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之父晋献公执政晋国,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假道伐虢事件是这样的,虞国和虢国同属晋地,领地都大,令晋献公不敢小觑,但灭二国之心一直都在。虞国公又是个没有远见,贪心不足之人,于是终于让晋献公假道伐虢之计得逞,借虞道,伐虢国,回道便消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国公。
  虞国公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虞公视为掌上明珠,公主一直负责侍奉父亲的饮食,同时也是一位善于制醯的大技师,公主平素里一身紫色衣衫,虞国上下都叫她“紫衣公主”。虞美人紫衣为避战乱,向北逃了三天三夜,终于避开晋国兵将,这一日她逃到一个两面环水,裤管状村子边,她喘口气,已是数天米粒未进,精疲力竭,这里已经是羊坊口地境。
  那时候的乡村,村里有村保,负责百姓日常安全,虞紫衣不敢轻易进村,就在羊坊口村西南徘徊,这时候有几个放羊的羊倌发现了她,善良的羊倌们给她喝了皮囊里的水,又给她吃些干粮,于是这个国公的千金女感觉是吃到了玉液琼浆般的感激不尽,忙不迭地致谢,谎称躲婚逃出来的,不愿意见人,于是羊倌们遂紫衣的意,就近处一处小河神庙安排她住下,这里是羊坊口村子往南约750步许,旧称七百五十步河道。
  于是日后陆续有村里羊倌们的家里妇女来看望紫衣,给她送吃送穿,嘘寒问暖,让虞紫衣倍感亲切。在和村民们的接触间紫衣发现,这里的村民们不懂“淳醯”,调制茶饭一直沿用着古老的草酸汤水,无甚口味,也容易发馊质变,引发肠胃不适,并且因为这里临近汾水潇水,空气潮湿,村民间多有皮肤疾病。紫衣公主常年住在宫中,结识很多名医和了解一些常见病,并且知道这些普通病通过自己酿制的“淳醯”可以根治。
  虞紫衣开始手把手教给羊坊口村民们做醯,如何蒸料,如何焖粮,如何控温,如何发酵,如何淋醯,那是怀着感恩热情地教,那是怀着崇敬热爱地学,于是学会不是问题,羊坊口村的村民们吃到了真正的“醯”,口味润起来,身体壮起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到村南七百五十步河道来看望紫衣,向她送来问候和拜谢,结果这个虞国千金多了个绰号“醯娘”或者“醯姑姑”。
  晋文公赐名“晋言居”
  又过了多少个寒暑,紫衣公主已经在羊坊口落足,就在七百五十步河道设立醯坊,雇佣杨房村二三十个精壮青年,一年四季生产“淳醯”,由于所产淳醯色正香浓,被几家诸侯大户包揽一空,难得剩余。
  本来“醯娘”虞紫衣完全有可能在“羊坊口”安度一生,一边经营着她的淳醯坊,一边或者找个合意的夫君,把醯坊托给丈夫管理,自己做个相夫教子的居家小女人,就这样有个稳定的结局。可事情就这样,树欲静而风不止,有的人注定不会平凡,哪怕你是个女人,哪怕你已经厌倦了风口浪尖,但往往事与愿违,老天安排你不平凡的人生,所以你的一生不会消停。
  晋文公,姬重耳,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其政内文治武功,赏罚分明,任用贤人,以德服民,治内祥和。征战中原,壤楚不能北下,为中原百姓少受生灵涂炭做出贡献。重耳年轻时遭继母迫害,远走他国,是在夫子孔丘之前走遍列国第一人,重耳他国避难19年,饥寒交迫,举目无亲,身边却不乏跟随部下,这些人将来都做了大官,可就逃避过程经历而言,不得不说公子重耳有着非凡的亲和感和威信力,重义尊友,有诺必行。19年后公子回归晋国主政,感外祥内,是继齐襄公后中原第二任霸主。
  晋文公重耳和羊坊口村的渊源是这样开始和进行的:文公的外公名叫狐突,为晋国重臣,因重耳流浪期间给重耳送信告密,被当下执政君王晋怀公所杀,后葬于今交城界内。晋文公执政后许年,忆起外公恩德,遂意前往拜念,之后几天轻车几仆前往。
  不止一日,这天晋文公一行人等来到羊坊口,临近村庄,主仆一行就被一种空气里遗留的气味感触,晋文公下辇和随行大臣狐偃道:“这是什么味道,这么好闻,当真沁人肺腑!”于是主仆众人伸长鼻子在空气中逮这种味道,真的好爽!羊坊口村的村民被这些衣著华丽的人们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这些有钱人是在拿鼻子捕蜻蜓呢,城里人本事就是大啊!”
  文公重耳一行见村里来人,他们原本以为这里已是戎狄部落,来的有可能是土著,不想村里出来的人虽然布衣穿着,但丝毫不褴褛,衣冠整洁,谈吐有识,不自禁惊叹北狄近区,尽然还有这么个文明净土!
  于是狐偃上前来,和村民攀谈起来醯味的由来,重耳一听大惊,这食醯本是宫里王孙公子的羹食之物,不想在这里却是寻常百姓的餐中物,真是怪哉!他们又打听起醯娘、醯姑姑的来历,众人多数不知,只得探听住址,寻找前来。
  重耳一行人来到七百五十步河道,临近河神庙,里面瞬忽间串出二三十人来,个个武壮士打扮,手持棍棒,将晋文公君臣手下通通围了,只见醯娘紫衣飒爽英姿,手持青剑走向前来,厉声喝到:“姬重耳,你父亲阴谋害我父王,我岂能与你善罢甘休,今日一定杀你报仇。”狐偃忙不迭挡住晋文公,那时候的大臣,没有文臣武将之分,大臣在宫为臣,出外为将,狐偃拔出利刃,沉声道:“小女子报上名来,你敢弑君不成?”
  未开口,醯娘紫衣早已泪如泉涌,“我就是那晋献公杀不尽的虞国公主。”“哦,是了”,狐偃大夫那是有武功有理论之人,只怕你不开口,开口就能理论住你。他开始讲重耳的清明,知礼,忍让,持公,秉正,拔擢贤能、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为了报楚王知遇之恩,日后两国交兵,主动退避三舍,这是寻常君主可以做到的吗!”狐偃这通说,早已超越了《西游记》里喃喃鬼啮齿嘴唐三藏,那是现代社会里的留声机复读机啊,把两旁众人无分敌我都流下泪来,重耳也是流下了泪,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绩业竟然可以这样称颂。紫衣抛弃青剑,抱头痛哭,羊坊口村早有人回去报告村长,村长带地保前来参见晋文公,礼罢,他携起一边的醯娘,跟重耳道:“紫衣不容易啊!”村长和晋文公谈起紫衣的到来,教导村民发酵做醯,以醯治病,村长也是见过世面之人,娓娓道来,听得重耳一行也是呆了。
  两位王孙重新审视对方,却是一笑泯恩仇,是啊!冤冤相报何时了,那个时代,谁家没有冤鬼啊,好在还有后人,还有立场,谁说明天不会更好?
  明天一定会更好!
  紫衣携手重耳走进河神庙,只见院子里都是盆瓮缸瓢,什么甄,醯炉,醯缸,做醯工具,一应俱全,经过咱这么多年发展,紫衣醯姑姑已迅速扩大自己的醯坊,养着醯工三十多人,刚才就是有醯工报告了晋文公的动向,紫衣快速做出反应,击杀晋文公,为父报仇,为虞国雪耻,啊呀!险些酿成大祸啊!
  重耳问起紫衣日后打算,紫衣说,醯坊已经初具规模,现在羊坊口七百五十步河道的醯供应几家诸侯,王孙公子都爱吃他们生产的醯,附近村乡百姓也非常支持,以后的日子就在羊坊口村安家做醯。重耳非常赞成,倒是村长有点子,他说,难得晋文公路过羊坊口村,难得大家在醯坊相见,就请重耳给醯坊起个名,将来大家有个纪念,大家拍手称善,于是晋文公重耳叫仆人取出竹简,拿起刻笔,略加思索,他道:“在我晋乡晋土,见我晋山晋水晋乡亲,从今以后,一定加倍善待虞国百姓,重修两家之好,君子一言九鼎,言必有据,出言必行啊!就叫晋言居吧!”“晋言居!”村长和紫衣相视默然,狐偃也和众人相觑片刻,爆发出激烈的掌声。这掌声对紫衣来说,是自己不再是贵为公主殿下后自食其力,事业有成被人首次的认可;对众村民和村长来说,是收留公主殿下这种善举得到的大于钱财外的莫大荣誉;对狐偃一行人来说,是对君主善对天下的胸怀,为求发展的隐忍,不计前嫌的大度所折服,所敬仰!“晋言居”从此在羊坊口七百五十步河道叫响名号,但“醯娘”紫衣公主的命运是否就此一帆风顺?否,因为这类人从出生就注定了不会平凡。许多神话故事里讲的成佛成仙者都要经过多少磨难,我们的“醯娘、醯姑姑”今天的“醋姑姑”,在所有做醋人心目中是以醋神身份出现的,更是以醋行界的神被膜拜的,所以要完成身份转换,她还差了那么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