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俗学》
《日用俗学》为日常生活用工具书。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编著。此书内容,据自序称:“每需一物,苦不能书其名,旧有《庄农杂志》。村童多诵之,无论其脱漏,无论其脱漏甚多……故立意详查字汇,编为此书。”全书内容分为身体章、饮食章、菜蔬章等31章。每章记述文字,皆以七字一句,成七言长句,颇便诵记。如饮食章:“筵席五味要周全……。胛肘烂烧加醋酱,头蹄镊刷始烹煎”又如菜蔬章:“瓜韭略腌便可吃,豆豉久罨始能成。茄子用油煸勾好,葫芦加料上笼蒸……”句子略记食名、采制或烹饪方法,故此书较易为农家掌握而得到普及。作者为鲁淄博人,故此书对研究该地烹饪史尤有参考价值。
《食蛟》
《食蛟》记述了人吃蛟之过程。说明了“调以醯醢”,才能成为“无过于此”的美食品。食蛟,清同治、光绪年间,萧山李某,在高叟家为塾师。一日,邻人从山上掘得一物,通体纯黑,两目皆闭,李不识。高叟本博览之士,说:“此蛟也。幸两目未开,故不患人。烹食之,亦一异味,但煮不可用滴水,得水即平地生波,庐舍尽没。”即放入大釜中,加火于煮,溢出黑水四五石。水尽去盖,肉已熟,色白如凝脂。取出薄切,调以醯醢,与李共食。李告人,谓食品之美,无过于此。
《调鼎集》
《调鼎集》,古代江南饮馔类著述。清代阙名撰。此书十卷,辑抄自《北砚食单》、《食宪鸿秘》、《闲情偶记》与《随园食单》等。其内容据自序称:“上则水陆珍错,羔雁禽鱼,无不灿然大备其中。”卷一述作料,前有总论,次记酱、醋、糟、油、盐、葱、椒、姜、蒜诸物料汁。卷一记铺设戏席、满汉席、进馔款式、碗盘面式等筵席礼仪。卷三至十依次为特性菜单、羽族菜谱、江鲜菜谱、海鲜及杂味菜谱、蔬鲜菜谱以及酒茶饭粥点心等,内容丰富,记述广博。如席面分上、中、下三级,各具不同特点的荤素菜点食单。总论所述为烹饪理论,如“论用盐”记:“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既无盐块,亦无渣滓。一切作料先下,最后下盐方好;若下盐太早,物不得烂,盐能破坚,生食作泻。浙盐苦,淮盐味鲜。”又如:“鲜肉未煮时,用飞盐略腌半刻;或先入水焯去尽腥,水再煮,似有一种腊香。”这里所记,涉及盐之产地、品质比较、用盐方法及特殊处理技术等方面内容。是研究我国烹饪史、烹饪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参考文献。惟其书体例不尽一致,故查检不甚方便。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清代著名类书。陈梦雷等原编,蒋廷锡等重编。全书1万卷,分为6个汇编,32典,6109部。有关饮馔与烹饪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食货典第257卷至308卷之中。具体包括食物、米、糠、饭、粥、糕、饼、粽、粉面、糗铒、酒、茶、酪、油、盐、糟、酱、醋、糖、蜜、曲蘖、肉、羹、脯、脍、炙、鲊、醢、菹、韭、豉等31部;每部之下,分汇考、艺文(文、诗)、选句、纪事、杂录和外编六篇。汇考即总论,包括释名、疏义、性味、方法等,摘录前代文献,加以注疏。艺文为有关饮食诗文钞。选句则选词赋中有关饮食的重要文句。纪事为饮食故事摘编。杂录多取神仙奇闻。一般地说,有关烹饪技术方面的资料,大多集中在每部的汇考篇中。如肉部汇考中记有作奥肉法、糟肉法、苞肉法、清蒸法、腊肉法等,分别说明制作季节、用料、作料、加工方法及过程,还有食用和收藏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主要参考文献。
《证俗文》
《证俗文》,有关饮食文字训诂类著述。清代邵懿行撰。凡19卷,原为训诂之作,非烹饪专论,但有关烹饪史料亦颇可观。除集中于卷1外,其余如卷3记食器,卷7、卷12记食物的别名者亦不在少数。全书体例为条目式,条目之下先作训诂,再征引文献作解释,或以已见诠释之,叙述各饮馔之名称、源起、流变、制法与食法等。卷1内容包括:烟、茶、盐、酒、酱、醋、醢、菹、菽、豆腐、饼、糕、饧等门类近200种食品。其记述特点以稍麦(上海俗称烧卖)为例:“绽头者谓之稍麦。此名于古无考,今京师卖者,谓之稍麦,《正字通》:熳开首者,曰橐驼脐,吴下呼馏糖,啮麦,言熟食之肥也……此物疑即稍麦。稍麦之状如安石榴,其首绽开,中裹肉馅,外皮甚薄;稍,谓稍稍也。言用麦面少”。所记食品,大都记其制法,如煎饼:“摊极薄,放熬器上煎之,翻手而成,谓之煎饼。”
作者是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醋文化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