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热点*关注总第3754期 >2021-11-12编印

山西——让我荡气回肠的家乡
刊发日期:2021-11-12 阅读次数: 作者:石丰赫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国庆节, 本是举国欢庆、家人出游的好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阻挡了我们喜悦出行的步伐。山西——我的故乡,这个默默无闻的省份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暴雨袭击。这一次,山西真的需要关注!
  3500万人口的家乡山西,持续了一周以上的大雨。有气象记录以来,山西省10月平均降雨只有25mm,而这次山西全省最大降雨量已超过250mm,是以前整个十月份的十倍!多地出现山体滑坡、车辆被埋、地面塌陷、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山西多次发出暴雨预警,太原清徐告急、晋中介休告急、吕梁汾阳告急、运城新绛告急……几乎整个山西都在告急!整个山西展现出一幅幅可歌可泣自助自救的动人画卷:消防员、武警战士等应急救助人员冒险在暴雨中营救群众,挽救国家财产损失,有的战士一坚持就是20几个小时,支撑不住,就睡在了救援一线。群众也自发组织自救,希望能为山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这些战士们共同守护家乡山西。群众还纷纷组织捐款,甚至还出现了捐款人数过多,导致网络无法登陆的状况。在灾害面前,山西迄今做到了将伤亡压到最小,基本实现了平稳的抗洪救灾。这既保护了灾区民众,也对国庆节期间的全国稳定做出了贡献。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就是这场灾难的初期,几乎没人关注,微博热搜榜第一是日本地震,第二是村上春树又陪跑。在震人三观,乐人心智的花边新闻中,就连“山西暴雨”也只是短暂上了一下热搜,就完全不见了踪影。山西的灾情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没人关注,没有热搜,就代表着在这个信息化社会,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事情。上不了热搜,无人问晋,外地人理解不了这种怨。但是,作为山西人的我,看着满目疮痍的故乡,我的心在滴血!
  以前,出门旅游,外地人问我从哪里来?我总是十分迟缓地说出这个我本该脱口而出的答案:“山西”。我为这个地方骄傲、自豪。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孕育之地,运城的盐湖滋养了我们的先民,洪洞大槐树是华夏子孙共同的根。这里是女帝武则天、诗佛王维、武财神关云长的故乡。无数的中国人曾从这里走向世界,无数的灿烂文化也得以名垂天下。近代,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建立了庞大的指挥中心,成为了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山西军民联合晋冀鲁豫等地,英勇抗战谱写了“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可是,我又为这片能源枯竭、人才外流的土地感到焦虑而痛心不已。作为能源大省,几十年的对外输出,使得这里的乌金早就所剩无几。可是兄弟省份在快速地发展,需要山西供暖保电,山西不得不硬扛起能源大省的旗子,支援全国建设,牺牲小我,成全大我。14省火炉烧的是我的“故土”。这句话在外地人眼里不过是在煽情,同时又挑起地域对立的话题罢了,但这句话对于山西人来说十分沉重……采空区的路面在洪水中坍塌,暴露出了空荡荡的地下世界,像一个被掏空了内脏的人体的胸膛。多年的采煤导致了地下水污染,矿坑寸草不生,矿难频发。空气污染严重到无数山西人从小就患上了鼻炎……这里教育资源缺失,本省高校几乎无外省生源报考,自己的人才留不住,外面的人才不愿来,没有人才,城市转型可谓是难上加难。逐渐的,这片本应万众瞩目的土地,渐渐的被人们遗忘掉了。新时代山西这艘本应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能源巨舟却暂时搁浅了,落下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我们山西人一边抗洪救灾,一边继续在全国的保暖供电大格局中冲锋陷阵。朴实的山西人像一条坚强的汉子,无论担子有多重,都任劳任怨地挑起来,并且跟得上共和国前进的脚步。
  党中央关注山西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助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我们山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它的国家级文物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光是运城一个城市的国家级文物就比一些省份还要多。山西还是北方的美食荟萃之地,还有令人景仰的革命老区。山西定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的家乡定会光彩夺目、名誉中华。
  希望大家今后多关注、多谈论我们山西省,多来这里旅游度假。山西欢迎您!
  作者系太原市实验中学校,高一(345)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