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它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之前,我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读过,在黄永玉的画里见过,这次有机会亲眼目睹。当我登上沱江码头时,立刻被震憾了:漫江碧透,游鱼穿梭,鸭鹅戏水,以及具有湘西风情的吊脚楼、青石板、古城墙,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画卷。我轻轻地捧起一泓江水,洗把脸,立刻感觉精神为之一振,疲惫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清好凉的水哟!
沱江发源于凤凰禾库都沙南山的峡谷中,滩险流急,雨天水涨,行旅多阻,从西向东横贯凤凰县中部的9个乡镇。沱江流至泸溪县汇入武水河,在武溪镇汇入沅江。干流全长131公里,在凤凰县境内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公里,是凤凰县境内最大的河流。
沱江的河面并不宽,仅50余米,但它却是凤凰古城一幅流动的风景。清澈的江水,能看到游动的鱼儿和飘摇的水草,各式各样的鹅卵石,安静地躺在河底。偶尔,一只翠鸟朝着河面一个俯冲,也有燕子掠过水面,技巧是那么的娴熟。远处,游来一群漫不经心的鸭子与鹅,羽毛纯白丰满,慢悠悠地浮水嬉浪的样子,总是那么惹人喜爱。鸭子歪着头,优雅地梳理着羽毛,不屑一顾四周许许多多的游人,总是一幅闲情逸致的样子。
凤凰的美,美在沱江。山水通灵,人才辈出,仅民国时,凤凰就出了中将7人、少将27人。从这里走出了民国第一任总理、慈善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沱江水养育了凤凰人。凤凰虽地处偏远,但沱江就是湖湘文化的血脉。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像南社诗人田星六,为凤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年老时他帮助柳亚子先生编校文史,留下了上百万字的手稿。还有民族英雄郑国鸿、被流放在提督田兴恕、《艽野尘梦》中的湘西王陈渠珍……真可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沱江上有众多扁舟,都是木制的,抹上当地盛产的桐油,显得油光发亮。大的木船能容下十几个人,小的仅能坐下五六个人。我们上船后,艄公让每个人都穿上了橘黄色的救生衣,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手执长篙,在水中轻轻一划,游船就动了起来。在船上看风景,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原生态的。沱江的美,莫过于古朴的吊脚楼。沱江两岸,吊脚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沿江排开,高高的木柱扎根于水中,乌黑的瓦片和古老的木楼相依相偎。雕花的木窗,挑出各式各样的红灯笼。青山绿水、黑瓦老墙,倒映着清澈的波光,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似一幅韵味颇浓的山水画,真是美极了!
沱江边有许多妇女在洗衣服,抡起的棒子一上一下地捶打着。沈从文笔下的万名塔,至今仍矗立在悠悠的沱江边。塔为六方七级,每层6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6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当船到虹桥附近,前方传来一阵歌声。歌声清脆甜美,久久回荡在耳边,如一把把珍珠抛洒在河面上。终于看到了,一个苗家姑娘穿着民族服装,撑着一把花伞,立在船头,向路过的游客清唱一首首民歌,还不失礼貌地向客人招手。呵呵,古城不仅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更蕴涵了太多的民族风情,她们的歌声在沱江两岸久久回荡着……
沱江的美在桥,一道道造型各异的老桥新桥、大桥小桥,架起了沱江上的道道风景线。有亘古的石块跳岩桥,清澈的江水从石块中倾泻而出,一江春水向东流,吸引游人纷纷踮起脚步,体验一把城中难觅的野趣;也有嘎吱嘎吱作响的古老的木板桥,弯弯曲曲地延续着凤凰的古风;还有新建造的高高拱起的仿古亭桥。2011年4月,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资1100万元,在家乡凤凰古城的沱江上,亲自设计并建成了“风”、“雨”、“雪”、“雾”4座景观桥。它们宏伟壮观地傲立江面,向世人展示凤凰的新貌,丰富了沱江桥的观景点。
古城沱江上原有13座桥,只可惜2014年的一场大水,冲垮了雨桥,现在还有12座桥。这些桥中,最古老,最著名的那就是虹桥,又名“虹桥风雨楼”。它位于风光旖旎的沱江回龙潭畔,紧傍吊脚楼风情区,泛舟沱江时,远远就可望见它巍峨的身姿。它是一座桥,也是一座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岁的高龄了。相传回龙潭下藏有一条恶龙,不时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当时建桥的人们为了惩治恶龙,在虹桥三孔之下各悬斩龙刀一柄,从此相安无事,风调雨顺。清代诗人王家宾还为此作诗一首:“危楼俯瞰碧波寒,回绕苔矶涌雪湍;绝似中流擎砥柱,不教江水起狂澜。”站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如画的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
沱江上另外一处比较出名的桥,便是被人们称之的“跳岩”了,这也是一条沱江上的路。因为是由一块一块的岩石隔开半米宽的距离砌成的,人行走在上面,就如跳跃一般,顾名思义就叫“跳岩”。只见江水从岩石间哗啦啦地往下游流去,时而激起白色的浪花。行人就是踏着见方不足盈尺,湿滑的岩石过江。过桥者倘若没有一定的平衡功夫和胆识,是无法从岩石上过江的。我看见就害怕,根本不敢走。好在它的旁边有一座由数块木板铺成的木板桥。老伴帮我拿上包,我拽着他的衣服,走在晃晃悠悠、上下摆动的木板桥上,虽然有些头晕,但战战兢兢总算过了江。我看到当地的阿哥阿妹,就是在这两座桥上,从容不迫地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有的还背着沉重的背篓,即使“狭路相逢”,依旧能轻盈地交错让位。
夜幕降临,临江两岸的建筑物悬挂的串串红灯笼已经陆续亮起来,恍惚间似乎来到了灯红酒绿的南京秦淮河上。沱江边有很多人在放河灯,为家人祈福。这些河灯有红的、黄的、还有彩色的。有天鹅型、荷花型……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河灯漂浮在水面上,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各种格调的酒吧、饭店,也在临江的桌子上点起了幽幽蜡烛,放出柔情婉约的音乐。成双成对的情侣们,坐在其中面对沱江,或相对而饮,或呢喃细语。
夜深了,人静了,古城在朦胧的夜色中低吟浅唱,悠然自得。沱江依旧舒缓地流淌着,水波荡漾,灯影绰绰,潺潺的水声像是天簌之音,轻奏一曲,伴着古城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