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735期 >2021-09-15编印

壮哉应县木塔
刊发日期:2021-09-15 阅读次数: 作者:韩玉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座落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毕,至今已有96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它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之南,西有桑干河,东有北岳恒山。木塔位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4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当汽车将要拐进应县县城时,老远就看见鹤立鸡群、高耸于房屋之上的宝塔。导游介绍说:“这里的房屋建筑有规定,高度不准超过木塔。”木塔前边是一条完全仿古建筑的商业街,街道两旁是辽式风格的二层商铺。寺庙门前立有三楼四柱悬山顶的牌坊,横额上刻有“浮图宝刹”4个大字。从牌楼向北望,高大雄伟、造型优美的木塔,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我们也顾不上欣赏辽式建筑的商店,直奔古塔而去。走进山门,殿内中间是大肚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背后是韦陀像。佛宫寺的广场中央,新雕塑了一尊汉白玉萧绰(即萧太后)的站立像,据说是她倡议修建了木塔。塑像后,就是雄伟壮观的大木塔。抬头仰望着这座高耸入云,轮廓如此秀美的宝塔,真感叹我们的先人如鬼斧神工一般,创造了这个人间奇迹!
  我们随着导游走进木塔。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4个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明层均塑佛像。一层是坐在莲花台上11米高的释迦牟尼佛,面部端庄,神态怡然。莲花台被8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顶部精美华丽的穹顶,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如来佛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坛座方形,一位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侍从,排列两侧,姿态生动。木塔只让游人参观到第二层,因以上各层均有倾斜状况,有的立柱已老朽,再不能承受人们的踩踏。我非常的理解,千年的宝塔似老人,筋骨已衰,谢绝攀登,是对古塔的保护。听导游讲,三层是八角形坛座,上塑四方佛;四层方型坛座上端坐释迦牟尼佛,还有文殊、普贤和阿难、迦叶弟子;五层毗卢舍那如来佛端坐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只可惜我们无缘见到。
  应县木塔在近千年的岁月中,除经受风霜雪雨,四季变化的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无情的雷击,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清晰可见。专家们经过潜心研究认为:宝塔如此长久巍然屹立,应该归于本身精巧的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木塔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过,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材3700多立方米,总重量(不包括两层塔基)7400多吨。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卯榫咬合。全塔有功能不同、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斗拱54种,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木塔千年不倒,与历代维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宝塔建成960余年的历史中,金、元、明、清及民国各代均有修葺,仅史料可查的大的维修,就有6次。传说,在康熙年间的一次修缮过程中,一个木工不慎掉落一把斧子,而地上恰好有两名儿童在玩耍。大家正为两名儿童的性命担忧之际,斧子却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两个孩子的中间。人们说“这是神仙在保佑”,故从建塔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次人员伤亡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木塔得到较系统的修缮和保护。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国家拔出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古塔进行全面的抢修、加固。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木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的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不惜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建造这座雄伟的宝塔呢?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为了永久地、安全地保存佛祖释迦牟尼的两颗佛牙舍利。此外,近年来,在塔内还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宝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站在塔下,抬头仰望宝塔,更觉得雄伟壮观,绚丽多彩。成千上万只麻燕,围绕古塔上下翻飞。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我们与众多的游人一样,围着塔身欣赏照相,感慨抒怀,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