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有一位共产党员,很值得我们怀念。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片生养他的热土,因早年在清徐参加地下工作,建国初因工作需要,调往榆次地区,渐渐淡出了清徐人的视野,虽然一直在榆次工作,直至离世,榆次人只知道他是位老革命,因是外乡人,对他的革命经历不甚了解,可以说他在民间鲜有传说,史书少有传记,他叫苗庆滋,是中共清太徐县委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上闫村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苗庆滋于1916年10月生于山西省清徐县上闫村,高小文化程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化名武建平。1933年至1937年间曾在太原、太谷、交城、祁县等地钱行、当铺当过店员。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革命力量,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选派一批中共党员骨干以牺盟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清源、太原、徐沟等县开展工作。同年秋,八路军一二O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以晋西吕梁山为中心(依托),创建抗日根据地,并先后派该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七一五团及地方工作团等,赴清(源)太(原)边山一带开展工作,着手创建中共地方组织。11月中旬,八路军一二O师地方工作团派军政干部刘焜等人,在清源县上闫村深入贫苦农民家中,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组织农民协会,办起了农民夜校。苗庆滋因有点文化和工作出色被推选为农民协会秘书。为贯彻中共清太县工委依托清太边山,建党、政建、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决策,12月,刘焜在上闫村组织起了秘密抗日游击小组。苗庆滋、苗维升、石醴泉都是骨干成员,苗庆滋任组长。时值日冠初占清太徐地区,统治基础还不太稳固,只是白天下乡抢掠,夜晚一般不敢出动。游击小组就抓住敌人的这一弱点,向村里的木匠借了一把手锯,各自带上镰刀,每天晚上钻庄稼地,走小道,步行到距离上闫村5公里左右的牛家寨、柴家寨、油房堡等临太汾公路的几个村庄沿线,锯断电线杆,割断电话线,破坏日军的通讯设施,常常是日军白天修好,晚上又被抗日游击小组割断,搅扰得敌人难以招架。苗庆滋等人的行动大涨了民众抗日的斗志,有效地干扰了日军的军事行动,充分发挥了游击战争的威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游击小组还抓住有利时机到公路上散发抗日传单,宣传党的抗日思想,坚定民众抗日的信念。
在党的宣传教育下,1938年春,上闫村周边几个村庄就有数十名热血青年先后参加八路军一二O师、工卫旅,投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抗日洪流中。苗庆滋13岁的弟弟苗庆明也参加了工卫旅,任司号员,1942年在汾阳净善战斗中牺牲,年仅17岁。
经过战火的洗礼和革命大熔炉的锻炼,苗庆滋于1938年3月经刘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常忠、吴增记、陈华、赵晟、王保亥等5人成为清太县委成立后发展的第一批党员。苗庆滋入党不久,就介绍游击小组成员苗维升、石醴泉二人加入了党组织,并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共清太县工委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上闫村党支部。党支部成立仪式是在村中秘密举行的,刘焜代表上级党组织参加了会议,会上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苗庆滋为党支部书记,苗维升、石醴泉为党支部委员。中共上闫村党支部成立后,不断壮大发展党员力量,在群众中扩大党的影响,播下的革命种子,很快就生根发芽,村民王锁才、田润林、苗凤成、苗厚、王恩聪、左小镇等20余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踏上了抗日救亡第一线。
1940年春,组织上调苗庆滋任柳湾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北云支村党支部书记。由于日军的统治越来越强化,党的公开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党员尽量利用公开合法的职业开展党的工作。苗庆滋不仅带领清太县委干部洛风等人在当地农村进行隐蔽活动,还与清源县地下党员孟鲁青、胡步云、戴海元等人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负责转送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文件,传递重要的情报。苗维升这时也接受组织的安排,到鹅池村以小学教员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后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苗维升被捕入狱,虽受尽折磨,却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1942年被日伪残忍地杀害于祁县丰固村,年仅25岁。
苗庆滋1941年9月到1942年12月,任中共清源县委二区区委书记,中共清源县东区(秘密)委员会书记,清太徐联合政府民政科科长等职。1942年7月被日伪逮捕入狱,一个月里先后5次受刑,接受审问,仍坚贞不屈,保护了党的文件,保守了党的秘密。经组织营救出狱后,同洛九、牛保恒等同志于1942年12月至1945年8月被组织派往中共晋绥分局党校学习。苗庆滋1945年8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清源县委三区区委书记、清源二区、四区区长,频繁活动于平川的孟封、鹅池、常丰、柳杜,山区和边山的黑岔、果子园、高白、东于等村。1949年2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清源县委秘书。日寇投降后,全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的活动仍处于严酷的战争环境中,盘踞山西的阎锡山当局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对革命力量实行了较日伪统治时期更加严密的控制和残酷的镇压,调集重兵,向清太徐平川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水漫式”进攻,清太徐人民重陷战争灾难中。苗庆滋带领辖区党政干部,在清太徐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冒着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的危险,与阎锡山政权“兵农合一”、“三自传训”暴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动员农民、工人参军参战,组织民工支前,承担后勤保障工作,开展土地改革,治理战争创伤和建设巩固新政权。
1950年3月至1951年4月组织安排苗庆滋到山西省委党校学习。1951年10月至1952年2月任中共清源县委委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52年2月至1967年2月在榆次地委办公室、农村部、财贸部、工业部工作,先后担任榆次地委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地方工业科科长,手工业管理局局长等职。1970年至1973年下放劳动。1973年4月起任晋中地区工业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81年任晋中地区二轻局顾问。1983年2月25日离休,1994年7月在榆次辞世。
谨以此文献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私奉献的革命前辈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