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爱在*清徐总第3685期 >2021-05-19编印

坚守教育初心 蹚出一条新路
——马峪学区“孝渔”文化推广侧记
刊发日期:2021-05-19 阅读次数: 作者:王艳娟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初夏,月季绽放,红如烈火,粉如朝霞;雨后,草木葱茏,雨露滚动,大如珠玉,小如冰晶,绿如翡翠,动如精灵;风起,花草溢香,清爽甜润,芬芳怡人;榻前,凭窗望远,独自静思,何为教育初心?耳边萦绕着掷地有声之音:     “如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蹚出一条新路子,坚守教育初心,谋求自身发展,在‘孝渔’文化的熏陶中,坚持发展学校内涵,让马峪教育蒸蒸日上,让所有马峪师生享受幸福生活,成就精彩人生。”这是我与张世刚校长在探讨办学方向与教育改革模式时,他发自内心的话语。
  是啊!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就打造什么样的学校,这就是办学方向。师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教育改革的课题,教育初心始终不能忘记为学生、为老师、为家长、为社会服务。
  教育如窗外的这场及时雨,滴滴入泥,浸润花草树木之根,生命才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改革如摇曳着树枝草茎之风,催枯拉朽,剔除衰败枝叶,生命才会迎朝阳蒸蒸日上。
  山区,道路崎岖,经济薄弱,信息闭塞,资源不均,百姓向往着让孩子们走出山村去看看,向往着也让自己的孩子顺着城里平顺的柏油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所以,如何让马峪山区的孩子们,既能享受好的教育,又不受家庭经济所限,既能走出山村,又不受贫病交加之困成为一个课题。因此,文源中学立定目标,打造一个食宿环境优良的学校,打造一个温馨如家的学校,打造一个不让一名学生辍学的有温度的学校。
  文源中学走一条办事要办实事的路子
  从2013年开始,文源中学加大了建设力度,硬化了路面,绿化了植被,建成了塑胶操场。在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的支持与关怀下,随着文源中学总投资1300万元学生宿舍楼的建成,校舍硬件设施完善,办学品味不断提升,马峪人对教育的满意度如夏风一度升温。打破了山区的局限,为山区人民办了家门口的与县城学校对标的学校,学生再也不因经济拮据而辍学,不因成绩不如意而转学。这让人更坚信: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自花开,蝴蝶自来。教育初心,只要是为百姓着想,无一不能办,无一不能成。
  《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是说好的政令有贤人在就能施行,没有贤人在就不能施行。这句话对于新时代的学校来说,讲的是学校制度与文化如何建设的重要性。文源中学有了文本的“孝渔”,所有师生对“孝渔”二字有了文字的解读,理解了文字内涵,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孝渔”文化如丰碑一样立在师生心间,如夏雨一样洗涤师生心灵,如春风一样吹遍整个园区。
  文源中学走一条有内涵发展的路子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之使作善也。文源中学领导关爱教师,教师关爱学生,他们时时想着帮助贫困生度过经济困难,处处落实帮助学困生度过学习困境、帮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这样,爱的形象就会在学生心中烙下深刻烙印。爱出者爱返,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就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身边有需求的人:同宿舍同学生病了,同伴会倒杯热水,寻医问药,帮助补课;老师讲课累了,学生会搬凳子,端杯热茶;父母呼唤,孩子会及时回答,不会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父母有事交代,会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正所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班集体需要自己奉献力量,学生会义无反顾,或提前到校清理干净卫生,通风消毒,为全班提供卫生整洁的环境,或推迟去食堂吃饭,帮助同伴打扫卫生区……诸如此类,都是“孝渔”文化熏陶使然。
  教育在于践行,而不在于说教。抓住教育契机,应用教育生成,在机智教育中启迪学生智慧,导正学生行为。给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如学校运动会,师生红歌赛,阳光体育,社团活动……每一个活动就是每一个教育契机,在一次次活动中,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生成,引导学生向“孝渔”之路发展,说话要说有爱心的话,做事要做有爱心的事,有困难了要学会与人合作,有想法了要努力创新自己的思路与别人分享。这便是“孝渔”文化教育,如春风和煦,吹遍校园,温暖人间。
  马峪学区,走一条资源整合“孝渔”共享的路子
  2015年学区化改革后,文源中学与马峪中心学校所属七所小学合并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经过一系列整合,学区现有初中一所,并下辖四所小学。
  马峪学区不成规模办学严重制约着马峪教育的发展。碾底小学有20多个学生,却有10来个教师,学生人数少,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经过多方协商,2016年秋季开学后,把原碾底小学撤并到仁义小学。班级规模和师资得到了优化组合,仁义小学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和最大化的利用。东马峪小学,陈旧的校舍、窄小的校园,生源严重流失。马峪学区进行大胆创新,2018年9月,把东马峪小学迁至文源中学,让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橡胶操场、篮球场、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等都得到更合理利用。短时间内,文源中学小学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好评,还吸引了周边的生源就近到小学部就读。2019年,东梁泉和西梁泉两所学校的学生:全部顺利撤并到文源中学小学部上学。
  马峪学区在文源中学的“孝渔”文化得到师生、社会的认可的前提下,把这一成果推向了整个学区,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就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从中汲取精华,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用。
  马峪教育者们坚守教育初心,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立志蹚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一条为民办实事的路,一条洋溢着“孝渔”文化气息的学校内涵发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