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685期 >2021-05-19编印

清徐县革命历史红色记忆
刊发日期:2021-05-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革命人物纪略—常秋黛
  常秋黛(1891—1964),女。奶名常五妮,排行第五,人称五姑。出生于常家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16岁嫁给张姓男子为媳,中年丈夫早逝,五姑带着女儿苦度时光,农村中各种脏活、累活她都得干。五姑与左邻右舍相处甚好。每当邻居有困难时,她总是热情帮助,村民们都叫她“和人五姑”。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晋中。五姑目睹侵略者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等罪行,激起她对敌人的无限仇恨。暗下决心:“要为抗日尽点儿心,出点力。”抗战八年中,她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掩护抗日人员,忙个不停。她对待抗日人员如同亲人,生怕受冷受饿,尽管自己食不果腹,但抗日人员一到,总要想方设法做些可口饭菜让同志们吃。为抗日人员缝补、洗刷衣服更是常事,遇到照顾伤病员,她更是夜以继日守在炕边,熬汤煎药,端屎倒尿,尽心侍候,直到伤愈病好,重返战斗岗位。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她护理过的伤病员有肖靖、王恒芳、李牧芝、杜裕林等10人。掩护革命干部、战士也是常事。她安全地掩护过40多位同志。女干部王恒芳是五姑家的“常客”。对外称是她女儿张改珍表妹,母死来投亲。恒芳常与改珍形影不离,不知底细的人都当真是一对亲表姐妹。民国31年秋,日伪军突然包围常家庄,将全村群众集合到庙前广场,让村干部一个个辨认,谁是外地人、八路军。认到王恒芳时,全村群众异口同声都说是五姑的外甥女,敌人不信,以捉走张改珍相逼。五姑沉着应付,村干部和全村群众力保,王恒芳才免遭不测,可她却献出了和她相依为命的孤女。这年冬,抗日政府县长徐光远和秘书王冰、公安局长郝耀,到徐东刘村开会,路经常庄,需人带路。五姑年岁较大,身体又弱,夜晚不便远行,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人,她只好让十多岁的小外甥海贵引路,并教以应急办法。天值大雪,路经徐太公路同戈站村时,不幸闯入敌人埋伏圈,情况万分紧急,根据五姑安排,4人分头跑,海贵露出目标,3人才安全撤出。民国30年秋,八地委交通员李鸿涛,携带重要文件藏于煤内,五姑扶李鸿涛越墙隐避,然后从容不迫地装着重病开门与敌人周旋,日军威胁恐吓,翻箱倒柜搜査,终因未搜到可疑之物只好怏怏而去。
  平时五姑一有机会便向群众宣传抗日反阎的道理,仅民国30年一年时间,经她动员参军的青年就有9人。
  革命历史纪事
  (35-36)
  35.成立清太徐牺盟办事处
  1939年12月,以原清太徐三县牺盟分会为基础,合并组建“清太徐牺盟办事处”。副主任马云,马云于1940年1月接任主任。牺盟办事处驻地流动于杜里坪、杏坪、程家沟及白石沟一带。
  36.清太徐反顽斗争初战告捷
  1939年12月底,阎顽太原县长秦中兴、清源县长史良相,配合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指使其地方武装围攻清太徐党组织和抗日都队驻地。在此危急关头,县委当机立断,组织力量反击。他们在王立岗带领的“榆太路西基干独立营便衣队”配合下,击退了阎军的了进攻,击毙秦中兴,赶走史良相,反顽斗争初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