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是来自骨子里面的、一种神圣的不可让人亵渎的爱。爷爷是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人,在党的领导下,爷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他与醋精彩的一生。
与醋结缘
爷爷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被卖到山里,不到一年,养父去世,跟着养母乞讨过活,生活一直特别贫困。后来,全国各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爷爷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承包了一片土地,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家里老人、孩子多,劳动力只有爷爷、奶奶两个人,仅靠土地上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的生计,爷爷便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去村里的醋厂帮忙打工。从此,爷爷与醋结缘,开始了生命中第一次转折。
爷爷是一位吃苦耐劳的人,被一位老师傅看中,将自己独门酿造老陈醋的手艺传给了爷爷,并作为爷爷的入党介绍人,成功介绍爷爷入党。入党之后,爷爷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醋厂里兢兢业业,经常一个人在醋厂排房(原材料发酵的地方)里翻缸到半夜。第二天天没亮就去醋厂打水、生火,当时因为电气化设备没有普及,需要人工从井里打水,爷爷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一天醋厂里的用水准备妥当,然后去磨坊将红高粱磨成小颗粒,爷爷的师傅总夸奖爷爷,说他心灵手巧,总能将红高粱研磨成6-8粒的小颗粒,这个标准做出来的醋醅是最好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引航下,爷爷慢慢从一个小帮工成长为醋厂的老师傅,练就了一身酿醋的绝佳手艺,爷爷一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好的改善。
生活的蜕变
1992年,村委会一致决定将醋厂承包给个人,爷爷凭借自己精妙绝伦的酿醋手艺和多年在醋厂里任劳任怨的工作经历,将醋厂承包了下来。承包下来的之后的第一件事,爷爷就去村里将之前和自己一起工作过的师傅请回来帮忙一起酿醋。同时,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买了醋厂里面第一台水泵和电磨,节省了很多劳动力,提升了酿醋的效率。
为了推广市场,爷爷每天忙完醋厂的工作就会推着装满醋桶的小推车在街上叫卖,久而久之,爷爷醋厂的市场打开了,爷爷不用再出去叫卖,县城里所有的小贩、商店用的都是爷爷醋厂里的醋,上门打醋的人络绎不绝,爷爷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爷爷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忍不住感慨“多亏了新中国,多亏了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现在的我……”生活的蜕变并没有改变爷爷的初心,爷爷仍旧大清早起来,虽然不用打水了,他会去排房里面转一圈,看看原料发酵的如何,再看看工人磨出来的红高粱符不符合要求,晚上仍会在排房里翻缸到深夜。在我的记忆中,我上初中,爷爷已经将近70了,他仍旧最喜欢翻缸。若是遇到年纪大的人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人来打醋,爷爷总推脱着不收钱,爷爷始终以共产党员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
技艺的传承
1996年到1997年期间,为了推广老陈醋的手工酿造手艺,村党支部决定与周边的村开展合作,培养锻炼一批热爱酿醋的年轻人,爷爷作为一名党员主动请缨,挑起了这个重担。
当时的我已经有六七岁了,我记得有一群年轻人住在爷爷的醋厂里面,每天跟着爷爷在醋厂里转各个房间,学习酿醋,休息的时候还会带着我玩。爷爷属于免费教学,不仅不收取任何报酬,还专门为这些年轻人收拾了一间房屋,奶奶每天会做一大锅饭,生怕这些年轻人饿着。虽然生活中,爷爷没有苛待这些年轻人,但是在教学中却特别的严厉,只要开始讲解酿醋的技艺,爷爷脸上就没有了笑容,满满的专注和认真,当他手中握起醋醅的时候,感觉像在研究什么奇珍异宝,仔细地用手摸、用鼻嗅、用眼看,然后判断醋醅发酵到什么程度。醋醅发酵的程度会直接影响陈醋的品质,所以,爷爷在教学中,对于醋醅发酵的过程总是反复地讲解,生怕有一点点遗漏。
据爷爷后来自己的描述,这些年轻人中很多人回去弄起了小醋坊,经营小本买卖,他们不仅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还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其中一位年轻人在经营一段时间后,利用自己攒下来的钱上了学,还考取了高中,他是爷爷最得意的学生。他给爷爷写的信,爷爷都会当宝贝一样锁在柜子里,在爷爷弥留之际,爷爷还嘱咐将这些信件收藏好。
作为一名党员,爷爷始终坚守初心,在最平凡的岗位中奉献自己的力量。爷爷虽然不在了,他对我的谆谆教导却犹如在耳“你们这一代人赶上好时候了,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好好读书,不要懈怠!”爷爷的话影响了我,我也很荣幸成为一名党员,我将牢记老一辈革命党人的使命,感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带给我的幸福生活,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将用火热青春点亮希望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