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重要问题,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中共清徐县委党史研究室(清徐县地方志研究室)、清徐县融媒体中心,从即日起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通过清徐县革命历史纪事、清徐县革命人物记略等,一起重温红色记忆,共同追寻前辈足迹,激励我们更好地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进一步系统全面“学党史”,深研细读“悟思想”,以民为本“办实事”,锐意进取“开新局”,汇聚清徐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革命人物纪略——李延年
李延年(1913—1942),字寿轩、石青,笔名铁骑,南尹村人。
李延年自幼颖异,勤奋好学,在徐沟县立第一高小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民国16年(1927)考入太谷铭贤中学读书。入学后,发现校方崇洋媚外,迷信宗教十分严重,他表现出不满情绪,被学校发觉,借故除名。离开铭贤中学他并不后悔,当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又考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入学后,因他主编宣传马列的进步刊物《学生新闻》又被学校开除。民国17年报考太原新民中学被录取。入学后,他仍坚持革命活动。
30年代初,他先后参加了山西省社会科学者联盟(简称“社联”)、“左派联盟”、“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其兄李彭年,是个教员,经他启发帮助后,参加“读书会”,走上革命道路。其亲属在他教育影响下,致力于革命,他的家一度时期成为进步人士聚会处。嫂嫂侯二转经常给他们站岗、放哨、传递资料。民国22年(1933)夏,他回到徐沟,在徐西地区发起“耕心斋”读书社,广泛团结知识界人士,先后有侯相周、李大鸿、马行健、杨逸青、高跃、侯星南等50多人参加。他发动社员积资买书,轮换阅读。经两年活动,深入了解,他将社中先进分子组成党的外围组织“左翼联盟”。不久共产党组织吸收李延年及其他核心人物参加党组织,并组成党支部。入党后,他曾代表党秘密领导一家报纸的副刊,这个副刊在山西很有影响,主编王中青,经常在副刊上发表文章的有赵树理、卢梦、亚马、郝力群等人。他组织南尹小学师生十多人,拆毁寺庙神像,破除迷信,反对封建。
民国23年李延年在太原时起草了一篇宣传材料,城内一时找不到安全印刷的地方,就把油印机藏在手提箱里和几位同志假装郊外春游,到城外永祚寺双塔最高层迅速印齐,再带回城内散发。在群众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民国24年,徐沟县警察5次到李家搜捕,李延年兄弟在群众掩护下脱险。迫于形势,李延年带病转移,到省城继续从事共产党的工作。民国25年春,因病到北平治疗。民国26年抗战开始,由北平返回太原,他回到家乡月余便赶赴临汾,带病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后因病重,到延安疗养。民国28年,他一再向组织要求到前方工作,组织上派他到太行区党委宣传部工作,驻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区党委所在地。民国30年冬,因病到辽县麻田镇下口村疗养,于民国31年病故。区党委为他召开千人追悼会,李雪峰同志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
革命历史纪事
(1-2)
1.牺盟特派员来清源
1937年7月,山西省牺盟会委任于凤树(中共党员)为清源县特派员。于凤树7月中旬抵达清源县城,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宣传抗日主张,很快站稳了脚跟。7月下旬,清源县牺盟分会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牺盟会员,建立区、乡牺盟组织;宣传抗日,建立武装;号召全县人民投入全民抗战斗争中。
2.太原成成中学迁来清源
1937年8月末,日军飞机轰炸太原,城内实行疏散。9月初,成成中学开始从太原迁往清源城内之中山公园。9月中旬,全校400多名师生员工陆续从四面八方来到新校址,9月24日正式开学。之后,师生们组织起来,分组包片,在县城及附近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号召民众组织起来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