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张冲老战士,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和蔼可亲,谦逊善良,心存感恩的老人。回忆起当年,为了抗美援朝报名参军,可所入编的部队留在国内负责国土防空,一直念念不忘“咱没有去了抗美援朝战场,对国家的贡献太小了,还有就是没有入了党”,这给他留下很大的遗憾。
1933年,张冲出生在集义乡集义村一户农民家庭,中农成分。1951年,刚满18岁的张冲,作为集义村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随时准备参军参战,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在徐沟住了几天,到汾阳,再到太谷县南郭村,编入部队:华北军区独立23团二营五连,在太谷县南郭村呆了一年多时间,军种扩展(陆海空三军以外,增加公安军、防空军),到了防空军(由防空部队改为防空军,负责对空监视、用望远镜检测飞机)。驻扎在村庄训练步兵的刺杀、射击、投弹和土工作业。1952年5月份,随部队转到河北唐山市税王庄训练步兵本领,负责后勤,当给养员管伙食。架过河北华丽—大山村一带电话线。回到部队,部队来了许多湖南籍战士,一部分班还是老班长,原来的一些战士接到新任务,到了哨点检视飞机。那时,一个班与一个班距离30多里地,靠电话联系。
1953年,随部队到了山东大山一带,当部队给养员,部队里有山西战士,爱吃醋,吃面没醋吃不香。张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想方设法向当地群众打听哪里有卖醋的。好不容易找到有打醋的地方,又找不到打醋的缸,这时,看到房东的窗台上有个缸,就用水涮了涮,用缸打了醋。回部队驻地的路上,看到碾盘上几位老婆婆指指点点,不知道说啥;一会又遇到几位年轻媳妇,朝他这边一个劲地笑。这时,张冲以为人们在嫌他走路姿势不好看,就边走边扭了几下,还唱起了苏联歌:“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宽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几个年轻媳妇见状,愈加笑个不停……
有一天的清晨,起得早,张冲见当地的妇女们都端个缸,这个缸和他那天打醋的缸外形一模一样,他向村长打听,这时,他才知道原来那天他拿着房东新买的尿盆打了醋,娃娃们往后见了张冲,连跳带笑:“尿盆打醋,尿盆打醋……”
1954年7月,随部队到了北京,调入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到了北京军区防空军汽车修理所,所长:任今科,政指:霍金芳,管伙食买菜,当时粮食由部队统购统销,每天骑自行车买菜。冬天白菜、土豆,夏天有西葫芦、豆角、黄瓜。按照部队规定菜多了可以雇车,但为了给部队节省开支,张冲每天自己骑自行车,一百多斤的菜硬是骑车带回来。有时为了给部队节约开支,还自己装卸煤。
每天上午,部队有文化的人给战士们教课,开展部队文化教育。有天,正在上课,听到有村民喊“救火”,张冲和正在上课的战士就冲出教室去救火,手被大火烧伤了也不顾,直到把火扑灭。
张冲还是个很有爱心的人,部队上发放福利,他经常把钱、粮票寄给贫困地区,不记名,落款:解放军。
1957年6月1日,张冲从北京军区防空军汽车修理所复员回到村里。复员前一夜,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拿笔在复员前部队给拍得照片上写下:1956年6月1日,就不是军人了,我真扫兴。1958年9月,被分配到太原太航仪表厂,当过食堂管理员,给厂里养过蜜蜂。1961年9月份,张冲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建设,离开城市,向太航仪表厂递交辞职信,毅然回到集义村,当起村里会计,八队的出纳,军人退伍不褪色,所记的帐不差毫厘。
他一生最崇拜将帅,买着厚厚的几本关于将军的书,将帅们的故事熟稔于心,将帅们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他。酷爱着军队生涯,就连自己孩子的名字都离不开他爱军之心,五个孩子就有四个孩子名字带“军”:军舰,军旗,军徽,军港。他至现在都爱唱革命歌曲,歌本买的一大摞,都是铿锵激昂的歌曲,经常在睡梦里唱出来,直到现在老的没力气了还不忘唱几句,他最遗憾的就是没能亲自上战场,曾经还闹情绪,这就是我可亲可敬的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