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想到有限和无限以及方寸之内有乾坤这个话题,是看到那块门匾“心即是天”。
那天去祁县看昭馀古城。本来我对古建筑一窍不通,当然也没有什么兴趣,怎奈几个朋友兴味盎然,对那些檐呀廊呀歇山顶悬山顶砖雕木雕情有独钟,一见就想显摆。耳濡目染,害得我居然通了一窍。尤其是有一次在一个古镇,那天正好下着小雨,我们穿过泥泞的街巷,然后到达镇东的文昌祠。站在高高的平台上,我忽然有一种思接千载的感觉,仿佛看得到当初发生在那里的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那种感觉妙不可言,以致后来别人一说哪里的古城,我就心驰神往,不去不罢休。
昭馀古城很出乎我的想象。我想了好多遍,古城门北向,朝着我这个方向,街南北走向,雕廊画柱,挂满灯笼,没有居民,古老安详。
站在真正的古城门前,我发现居然正好相反。
古城东西向,卷棚式建筑多些,一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映衬着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和一个个玲珑的鸱吻,既有旷远的意境,又有古朴的格调,别有一番韵味。没有想象里的红灯笼,偶尔挑出一盏棱形灯,是难得的装点,却给了整条街一点西洋味儿。房子几乎都作店铺用,有引领潮流的小店,店名新意十足,像“因为所以”、“这些那些”、“卡门1号”等等,让人过目难忘;有传统杂货店,像棉布店都有好几家;还有一条街上,专营自行车,隔三差五一个商店。街上人来人往,但无论店家还是行人,都神色从容。朋友说有一个祁县大酒店,曾经在那里吃过饭。我一听以为是很大很高的楼,后来路过,原来只是几间平房。整体感觉,好像返回了二十年前。
后来我们还转了后街的几个小巷。就是在一个小巷里,我们发现了一家门匾上的“心即是天”。之前我注意到一家门上写着“顺理则裕”,心里十分诚服,想想世上万事万物,无有不是顺理就昌盛的,现在又碰上这个匾额,仿佛天有意照顾。同行的正好有一位心脑血管方面的专家,我跟他开玩笑说:“你就是管天的呢。”觉得很开心。
回来以后,我就盘算着拿这个话题做文章。我记得明代的王守仁说过:“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佛家也有许多类似的道理。可是我不想讲这些深奥的道理了,我只想简单地说,人所生活的世界,完全取决于他的一颗心。晴朗,便是光明;阴暗,便是黑暗。
我自省我所过的这些年,回顾我自己的生活,虽然因为年轻犯过错,蹉跎过,荒废过,后悔过,苦闷过,但总是觉得幸福更多一些。这跟名利钱权统统没有关系。若单按这类东西来排名,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差等生。可是我毫无疑问地拥有许多宝贵的东西,亲情、信任、友谊、工作、爱好,其中一部分让我常怀感恩之心,一部分让我常处于进步的状态,无论哪一点,它都让我感觉日日晴好。
我们的确没有很多的钱,更没有别人可利用的职权。但是前几天单位收新房款的时候,附近的几个朋友主动送了钱来。一个同事问了我好几遍,要不要从她那儿拿一些。还有一个同事,他告诉我他交后剩了一万元,我要不够的话,就先拿来用。人们都说在金钱面前,最能看到人性丑恶的一面,但我收获的只有感动。朋友们的帮助,我的感恩,每一颗心,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光明温暖。
唐玄宗时,左相李适之与李林甫争权失败,被排挤罢相。李适之罢相后,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过去门庭若市的相府,现在没几个人来了。我曾经用这件事来谈“失败”的话题,说“这样的失败,是为了告诉你,人们追逐的是权位不是你这个人。”
事实就是这样,得意时的阿谀奉承不一定能代表你的价值;而失意时的真挚情谊才是你真正的分量。
人生里的失意,一方面让你认识别人,更重要的是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经得起考验,我们从此心安,因为你从此证明了自己,从此大可以日日晴好。
人是极其有限的,如果被身外之物所困,必定更有限;方寸之内有乾坤,是说一颗心可以盛得下一个世界,光明还是黑暗,全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