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623期 >2020-12-07编印

开坛论醋
秦汉魏晋时期的商业醋作坊(一)
刊发日期:2020-12-07 阅读次数: 作者:武润威 杨宗新 王茂华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秦汉魏晋时期商业醋作坊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食醋酿造史上的又一大进步,因为无论从技术进步上讲,还是从社会发展上讲,或者从经济学概念上讲,商业醋作坊的优势都远远超过了“公室制醋作坊”,超过了自酿自食的“民间家庭制醋”。
  秦统一六国,结束多年战乱,实行“移民政策”和“强农政策”,推动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当时十二万富家移民咸阳,皇城人口的膨胀也为包括酿醋业在内的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富商大贾”总结“公室”制醋作坊与“民间家庭制醋”的经验,开办了面对市场消费的制醋作坊,它既不同于两周时期“公室供料酿醋产后公室自消”的“公室制醋作坊”,又不同于后者分散在乡村“自酿自食”的“民间家庭制醋”,它是一个地道的商业性作坊,它购进原料,经过加工生产出醋,然后将醋卖出去,从中得利,这是食醋酿造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最早体现。《中国古代史常识》中说:“先秦时期,醋还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汉代才多起来”。
  刘邦平定天下后,建都长安。皇室、贵族、官吏及其附庸人员逐步地向都市集聚。他们都是当时“食不厌精、失饪不食”的高等级人,每日“欲食新鲜香美之品,庖人无不慎饰以醯、醢、盐、梅之和”。说明当时皇城官宦、市民对醯盐之需已是与日俱增了。
  由于汉朝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因而在先秦出现的商业醋作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制醋工艺已总结出了“观、摸、探、嗅、尝”等“苦酒五察法”,酿醋已经用上了“木炭火炉蒸、煮料”,用上了“锤、橐、甑”等先进工具。
  据张衡《西京赋》中所说:“当时长安城有市九个,其中仅四个则有数万众,日销夜费之大,可想而知。到汉武帝时,长安城已有了较大规模的官营与私营的商业醋作坊”。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86年)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瓿……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
  “货殖列传”一文,讲的是西汉前期的市场经济。司马迁举例说:如果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每年酿一千瓮醋、酱,从业人员的富裕程度,大抵上可以和具有千乘的诸候国的国君相比拟。
  商贾制醋,既不同“公室制醋作坊”供给制制醋,也不同于民间“家庭自酿自食”制醋,它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货币运转制醋行为。这种商业醋作坊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则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是出品率要相对地高,二是醋质量要相对地好,三是要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四是需要能拉长生产与销售时间。
  《中国通史简编》中说:“《齐民要术》可谓集西周至北魏生产知识之大成”。书中“粟米、曲作酢法”就是汉代与魏晋时,商贾制醋多用之工艺。
  粟米、曲作酢法:“七月、三月向末为上时,八月、四月亦得作。大率笨曲末斗,井花水一石,粟米饭一石。明旦作酢,今夜炊饭,薄摊使冷。日未出前,汲井花水,斗量著瓮中。量饭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后泻饭著瓮中。泻时直倾下,勿以手拔饭。尖量曲末,泻著饭上,慎勿挠搅亦勿移动。绵幕瓮口。三七日熟。美酽少淀,久停弥好。凡酢未熟、已熟而移瓮者,率多坏矣;熟则无忌,接取清,别瓮著之。”现分析如下:
  一、“七月、三月向末为上时,八月、四月亦得乍。”七月与三月底是作醋的上好时节,八月、四月也可以做。中国北部的阴历五、六月,是古人认为最热的两个月份。而一、二、九、十、十一、十二月,古人又认为比较冷,太热太冷都不宜制醋。因此,他们把可酿醋时间选择在三、四、七、八月间。
  二、“大率笨曲末斗,井花水一石,粟米饭一石”。这是指配料比例。则笨曲1/10+井花水10/10+粟米饭10/10。“井花水”是从井里新打来的凉水;“粟米饭”为谷粟舂壳后,煮熟的制醋基料;“笨曲”就是“秦州春酒曲”《齐民要术》中曾记载有这种笨曲的制造法:七月作曲,节气来得早时,可在七月十五前制作;来得晚时,可在七月十五后制作。要取用没有生虫的小麦,将小麦放到大锅里去炒熟。炒的方法是:先钉一个大的木橛,用绳子将一长柄的匙松松地捆在木橛上,用小火慢慢炒。像摇橹一样,连续而又快速地摇动长匙搅拌麦谷,一会儿也不能停下来,否则会生熟不匀。等到麦子炒到放香泛黄时就撮出来,不能炒得太焦。熟后通过簸扬选择、整治干净。研磨时不要求磨得很细。磨得太细,酒滤不尽;磨得太粗,酒很难压出来。提前几天收割些艾草,将杂草剔去,用太阳晒至枯萎,注意不能让艾草沾上水气。和面时要和得硬一点,水要调匀。用手捏揉不粘连在一起的最好。和完后,堆放在一起过一宿,第二天早晨再将面和熟。用木模将面压成一尺见方,两寸厚的饼子,让强壮的男人在上面踩实。饼作成后,中心穿一个孔。竖一个架子,将艾草铺在模椽上,将曲饼仆放在艾草上,上面再盖些艾草。一般情况是,下面艾草要稍微厚一点,上面艾草要稍微薄一点。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二十一天后,曲就作成了。将曲饼打破,如果饼内干燥并且生成了五色薄膜,就拿出去晒;如果饼内没有干枯、没有生成五彩薄膜,就需要再停放三、五天,然后再拿出去。用太阳反复暴晒,使曲饼非常干枯,然后放到高处堆积起来。这种曲,一斗可以消融七斗米。
  三、“明旦作酢,今夜炊饭,薄摊使冷”。明天早晨作醋,今天晚上把料米煮熟,摊薄后冷却。
  四、“日未出前,汲井花水,斗量著瓮中”。太阳出来以前,从井里打来凉水,用斗量好倒到瓮里。
  五、“量饭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后泻饭著瓮中”。栲栳:用柳条编成的容器。把料米饭量好后放在盒子或栲栳中,然后再倒进瓮中。
  六、“泻时直倾斜着倒下去,勿以手拔饭“。倒的时候要直接倾斜着倒下去,不要用手去拔饭。七、“绵幕瓮口”。用棉花片捂着瓮口。八、“三七日熟”。二十一天后醋就成熟了。
  九、“美酽少淀,久停弥好”。味美醇酽,沉淀也很少,时间放久了,味道会更好。
  十、“凡酢未熟、已熟而移瓮者,率多坏矣,熟则无忌”。如果醋还没有成熟,或者刚熟就去搬动瓮,大都不好。等醋完全熟了,就不要紧。
  十一、“接取清、别瓮著之”。舀取上面的清液,另外找一个瓮装进去。
  按照现代微生物催化理论衡量,以上是北魏前一个不太理想的液态发酵制醋工艺。他们把水、饭、曲倒进瓮中后,便“绵幕瓮口”,接着就“三七日熟”。嗜氧也好,厌氧也罢,古人不懂,醋的质量当然也不会太好。
  作者是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醋文化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