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食醋是人们饮食消费的必需品,清徐作为山西老陈醋的正宗产地和发祥地,酿醋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到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明末清初县内制醋作坊近百家。所产老陈醋以其清香浓郁、绵酸醇厚的品质久盛不衰,而列为全国四大名醋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醋”。
值此全县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为进一步弘扬我县醋文化,即日起,本报特开设“开坛论醋”专栏,期待与有识之士一道,共同为清徐醋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江苏省镇江市“中国醋都·镇江”称号。“中国醋都”是中国食醋行业的最高荣誉,在国内众多盛产醋的城市中,目前镇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此次命名在诸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不妥善加以解决,恐将对全国食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本可避免的一些消极影响。
一、缺乏全盘统筹。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醋是人们饮食消费的必需品,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和福建永春老醋都深入人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四大名醋各有特色,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但此次单独授予“中国醋都·镇江”称号,人为地将镇江香醋与其他三大名醋割裂开来,缺乏全盘统筹、科学设计、系统谋划,没有充分考虑四大名醋的整体发展和群体效应。
二、缺乏科学宣传。目前,国内食醋行业呈现出地域性强的特点,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生产企业较为分散,龙头企业优势不突出。比如,镇江恒顺醋业在华东尤其是江浙沪地区及海外市场等具有较高的品牌声誉和产品知名度,市场地位稳固,其他地区市场份额则相对有限。“中国醋都”,镇江不是唯一品牌,只是其中之一,就像贵州怀仁、江苏宿迁、山西汾阳、四川宜宾四座有着悠久酿酒历史的古都都被评为“中国四大酒都”一样。其实,山西老陈醋与镇江香醋相比,无论是历史、影响力,还是产量、品牌、实力,都不落下风。特别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祥地——清徐县,食醋产业比之镇江毫不逊色。论历史,中国食醋起源于山西,山西太原宁化府益源庆醋是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宁化王朱济焕府上专门制醋的皇室作坊,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山西老陈醋也有300多年历史。而镇江香醋创制于清朝末期1840年,至今才160年的历史。论影响力,山西老陈醋稳居全国四大名醋之首,山西人也被称为“醋老醯”;论产量,仅清徐县食醋年产规模就达到70万吨,占全省的80%以上、全国的20%,位居全国区域食醋产量规模之首,而镇江醋年产量仅50万吨;论品牌,清徐县目前有食醋生产企业45家,拥有“水塔”、“紫林”2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山西著名商标,5个省级名牌产品,而镇江香醋只是恒顺醋业一家独大;论实力,根据2019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百强数据显示,恒顺集团、紫林醋业、水塔醋业分别位列食醋行业前三甲。综上所述,清徐县作为“中国醋都”也名副其实,而仅授予镇江“中国醋都”称号并宣传为全国唯一品牌,明显有违实际、有失公允,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的“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存在明显落差。
三、缺乏引导激励。近年来,食醋产业升级的趋势愈益明显。一方面,产品多元化、差异化,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例如,通过调节醋酸度及配料搭配,在基础醋品类之上延伸出了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饮料型等醋产品。另一方面,生产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加速醋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山西省确定了12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其中,投资50多亿元、占地5000余亩的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以食醋生产加工为主导,目前已签约食醋企业20余家,全县酿造企业过半产能将很快入区。集聚区建成后,可实现食醋年产量100万吨、产值100亿元的“双百”目标,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食醋酿造基地、国家级食醋产业“六新”示范基地。此次单独授予镇江“中国醋都”称号,对镇江香醋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但对以清徐为代表的山西老陈醋和四川保宁醋、福建永春老醋等品牌和产业的发展则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做法、宣传、机制和导向等方面,均有待形成正向的引导激励作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产业转型,聚力“六新”突破,特就“中国醋都·镇江”命名后,进一步做好有关完善配套工作建议如下:
一、建立审核批准机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开展包括含“国家”、“中国”、“中华”、“全国”、“亚洲”、“全球”、“世界”以及类似含义字样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开展未冠以上述字样但实质是全国范围内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中国醋都”的命名应按照要求,严格、严肃、严谨地规范进行。命名的机构、程序、机制等,一方面,要与《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相配套,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权威性、提高公信力。
二、建立达标入选机制。因为“中国醋都”不是唯一的区域性品牌,所以在授予“中国醋都·镇江”称号后,对完全符合条件和逐步规范达标的山西清徐、四川保宁等地逐步授予“中国醋都·清徐”、“中国醋都·保宁”等称号,彰显评比活动的科学激励作用和促进食醋产业协调发展的正向引导作用,更好地引领我国调味品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在有效扩大内需上做出醋产业新的更大贡献。
三、建立科学命名机制。对全国唯一性的区域品牌,要严格界定名称边界,科学精准予以命名,避免出现负面效应。如:“中国香醋之都·镇江”、“中国老陈醋之都·清徐”便既具唯一性,又具科学性,还可显示其独有的特色、品质和内涵,很值得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研究、探讨、完善。
作者分别系清徐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县政协特邀信息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