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记者节*专版总第3614期 >2020-11-16编印

“小脚”的记者心路
刊发日期:2020-11-16 阅读次数: 作者:徐杨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读者朋友们好,我是播音组的一名记者,我的代码是“小脚”。今天和大家谈谈我从事记者工作以来的一点体会。何为记者?有人说: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而在我眼里,记者就是一个“万能人”。记者出得了现场,扛得了机器,写得了稿子,编得了片子。在大学,我学习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最喜欢上的课程就是新闻课和采编课。因为当年懵懂的我,有一颗小小的“新闻理想”种子在我心里埋藏,而在课堂上除了听老师讲的专业知识,更喜欢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老师们,分享他们在一线工作的故事。我的新闻采编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作为本地媒体,第一时间驱车冲进灾区。在开往目的地的时候,天也渐渐变黑,还下起了小雨。在此期间余震不断,一些山间碎石夹杂着泥土,从坡上掉落下来挡住了道路。我的老师是一名女记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叫苦叫累叫怕,反而是冲下车去和大家搬石块,为的是抓紧时间进入灾区。
  我的老师和她的采访团队,当时去的是映秀附近的一个小镇,地震的突然发生,导致村里的道路、电路,信号等都受到了影响。当时老师向我们说道,地震的那个夜晚非常冷,雨一直在下,因为村子在小山坡上,某处的通水桥因为地震原因坍塌,导致雨水堆积。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周围的房屋。我的老师洞察到了这一切,她认为记者要有人情味,群众现在遇到了问题,她要做的就是传递现场真实的声音,帮助解决问题。于是在与直播间现场连线的时候报道了该问题,我的老师在那一刻仿佛就是一位女战士,她的武器就是她手中的话筒。老师分享的真实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从此心里那颗“新闻理想”的种子,经过老师的灌溉慢慢发芽。尽管在学校里或者在大学实习期间,曾经历过面对采访对象时的手足无措,经历过熬夜加班剪片后的身心俱疲,也曾经历过独立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欣喜和兴奋,但更多的则是自己对新闻的热情、期待和憧憬,以及深感从事新闻这一职业责任重大的强烈忧患意识。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熏陶;在工作岗位,深得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于我而言,深感幸运。今年,有幸能在清徐融媒这个大家庭中,度过我的第二个记者节,使我对新闻事业更加的热爱。新闻理想的路很长,我也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像老师和清徐融媒前辈那样的“战士”,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