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清徐新晋商的“茶马古道”
——记“老毕茶行”、“清鸿茶行”创办人毕文涛

大学专业:湖南农大茶学系
清鸿茶行的主人,是一位年方33岁的清徐小伙子,佛系的大耳朵,着一身亚麻材地的立领长袖中式古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沉稳朴实、自信阳光的大男孩形象。出生于东于村的毕文涛有一个妹妹,父母亲均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文涛中小学在东于读书,高中毕业于清徐中学实验班。
2007年,因高考发挥不佳,大学以四分之差与一本失之交臂的毕文涛,随机被湖南农大茶学系录取。
得知自己被这样一个专业录取时,文涛最初的冲动就是复读或者换专业。出生于北方农村的他,起初连茶树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想想自己大学四年要学习的是这样一个专业,心底里非常抵触。他对茶学有一种偏见,以为茶叶就是喝喝茶的事儿。他觉得,一个年轻人,要把大学最宝贵的时间去喝茶消磨人生,与他这位理科生想要实实在在做一番造福社会造福人类事业的理想差距实在太大。于是,在决定不再复读之后,他决定要换个专业。学校老师得知他的真实想法后,郑重地让他慎重考虑一下,因为茶学系在湖南农大那可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以他的高分,只有王牌专业才配得上。通过了解,这一专业的学校全国仅有20多所,湖南农大排名前三。几番斟酌后,文涛选择了挑战自己,决心在这一陌生领域从头学起。
大学一年级,枯燥的基础知识课程,依旧让文涛对这一专业没有提起多大兴趣。直到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去学校的茶园基地实习,他才逐渐对这门学科发生了兴趣。第一次实习,背着100斤重的肥料,上茶山去挖好沟,把肥料全部撒进沟里,然后再盖好土,之后再原路走回去。整整一个月时间就是背肥施肥,然后是种植栽培。这位农村出生的孩子,实习期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是却渐渐喜欢上这门学科,其主要原因,便是发现茶学系原来并不仅仅是喝喝茶的学问,也是可以造福社会有所作为的一门学科。

到大三开始学习加工茶叶的时候,他对于这门学科便由不感兴趣,到有兴趣,甚至是开始痴迷。茶叶加工,叶子一模一样,却可以通过理化指标、内涵物质分析,最终加工成红、黄、绿、黑、白、青六种茶。首先是手炒茶,六种茶得亲手炒出来,通过手炒茶的试制性加工试验,掌握最基本的炒茶技能。最感兴趣的是机械加工。在湖南,主流的两种茶叶绿茶黑茶,都是通过机械加工完成。这里的机械都特别大,之前,文涛有生以来从没见过那么多茶叶让你去炒,足足有两千余斤的青叶堆成一座小山,炒出来都足有几百斤茶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觉得特好玩儿的文涛,由于喜欢所以其炒茶的技术屡屡受到老师表扬,他更加觉得自己还是很适合这门学科、这个行业的。

与此同时,喝醉茶的经历,则让他对茶叶的功效价值有了最实在的体验与了解,由此而萌生的以茶之药效造福人类的念头,再次与这位理科生的人生理想碰撞出灵感与火花。
难忘的喝醉茶,令他刻骨铭心:出生北方,从来不喝茶的他,一次喝茶后特别难受,头晕、恶心,比醉酒还多了一份难受,那就是喝醉后恶心却吐不出来。老师告诉他,这便是因喝茶产生的低血糖症状,随后给含了两块糖,过了不到10分钟就缓了过来。喝醉茶的亲身经历,使他由此确确实实明白了茶叶降糖功效的奇妙。身为茶学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茶喝得杂,老茶新茶发酵的不发酵的,常常混着喝,特别容易醉。接下来更多次的醉茶体验与实际数据,让他领略了不同品种茶叶具有的降三高、补充维生素、消食等功效。关于茶的实际功效,文涛举例告诉记者:内蒙新疆人之所以离不开茶,就是由于其饮食习惯多高蛋白高脂肪,加上他们吃的蔬菜少,茶叶可以补充因缺少蔬菜短缺的维生素,所以饮茶成为必须。从清朝开始直到现在,南方茶叶全年有三四个月,专门给内蒙新疆供货。
大四开始实习,一次机缘巧合,文涛在君山岛给一位副国级领导炒君山银针,其严谨灵动的炒茶技能再次受到表扬,使他对自己的专业再次增加了信心。此刻,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专业,与今后的生存发展、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开店的念头。
苏州创业:年轻的“老毕茶行”
2011年大四实习结束,文涛先是在湖南一茶叶公司打工,该公司也是中科院实验基地之一。在这里,文涛主管质量,期间也参与了产品的设计、有机茶的认证,并协助公司与中科院对接实验项目。
2012年,文涛转战上海在安徽的一家公司做销售。八个月后,恰逢有亲戚在苏州做业务,那里有一个不错的茶行市场。考虑到上海开店成本较大,于是文涛决定在苏州开店。从家里拿了5万元本金,刚够一年的房租,文涛就这样在苏州搞起了批发。万事开头难,因资金所限,文涛只能慢慢由小做大,逐渐积累。他直接到产地进货,将中间差价拉低,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很快在当地获得良好口碑。第一年开店,文涛的茶店刚够开销,年营业额不足12万。到2015年第三个年头,文涛茶店的营业额达90万元。三年的直线增长,三年的营业额翻番,年轻的文涛自有一番自己的体会。
创业九死一生,坚持就是胜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既定目标向前迈进,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是文涛总结的生意经。
自强自立的文涛自力更生,靠着他的敬业与吃苦,文涛的茶行经过三年打拼后渐渐有了起色。与此同时,2015年,文涛与大学三年级在茶园实习时因志同道合而结识的校友——一名湖南女孩结为连理,并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大女儿。茶店也越来越正规。
创业七年,文涛已适应了苦中作乐。这些年,文涛一年的工作时间表基本形成定式:每年3月20-4月20日收茶叶;4月20日—5月1日,到大的市场淘货补货,跑市场看价格;再之后与妻子和母亲一道在店里卖茶叶。从创业初始到小有所成,文涛在创业路上的个中甘苦,一段段打拼历练,成为其茁壮成长的宝贵的人生财富。
苦中作乐让成长更丰盈。2018年3月22-23日,一次48小时只睡了两小时的难忘的记忆,足见其创业征程的艰辛与执著。每年3月22之后,正是春天采茶季。22日一大早,文涛一个人开车从苏州出发到浙江最南端茶农家后,直到茶农炒好茶,已是次日凌晨三点多,之后再开两小时车赶到茶农上市场高峰段看行情,了解掌握市场的第一手价格。再于早上九点赶往茶农家依照刚刚获取的市场价格订货,之后到次日五点返回去。

整整48个小时,从炒茶、了解市场、订货都要第一时间完成。由于时间所限,他形象地打比方,路上开车几乎是一只眼闭着一只眼开车,只有到停车点、服务区定好闹钟才能小憩15分钟,因为多睡一会儿就可能赶不上,无法了解市场实际行情。而在订货方面,因为是第一批春茶,是一年中最好最贵的第一批货,所以必须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就是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最小的关键所在。
从2013年至今七年,有几十家茶农与他建立了深厚友谊,每次到茶农家订货,时不时便会被当地茶农打趣,亲切地称他一声“干儿子”。回顾创业路,文涛茶行所做的第一单生意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一位吴姓客户慧眼识珠,一眼看中他店里的茶,800元买了一斤金骏眉,这一起步阶段的“大单子”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眼光看准的好产品,一定会被识货的行家里手所赏识。而这位身价不菲的忘年交客户,后来也成为文涛朋友圈中,对他影响力最大的人生挚友。
文涛的第二本生意经:人心换人心,好产品不压价。正所谓市场特别见人心,文涛进货,即便是资金再紧缺,他都不会对好质量的茶叶压价。好几次因为市场波动,为保护茶农减少茶农损失,文涛甚至抬高收购价。这样做虽然维护不了整个市场,他的业务量对于市场这块大蛋糕微乎其微,但他的宗旨是,能尽多少力就尽力而为吧。
提起“老毕茶行”的来由,文涛说纯属缘分。注册时需要从七个备选名称中认定一个,文涛先想好了六个还缺一个,结果心仪的六个名称都没被选上,顺嘴补充说了第七个——老毕茶行,竟然直接入选了。而今,到店客户无论多大年纪,熟识的都叫他老毕。而这位年轻的“老毕”,便会热情老道地用最专业的知识,帮顾客选出他们最适合的产品,于是,一句句“老毕家的茶真好喝”,成为让文涛最最暖心的话,与口口相传的广告语。
品牌愿景:山西药茶“清徐版”
穿越我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以茶为生与茶为伴的毕文涛,在七年的艰辛创业与奋力打拼中,无数次将创业的目光投向家乡——山西清徐,这片生他养他的一方热土。
时不时,亲朋好友常托他捎点茶叶回来。特别是爱喝茶的三叔,每当他为三叔邮寄回心仪的茶叶之后,三叔总会在电话中感慨一番,这么地道的好茶叶,这样实惠的价格,倒不如在清徐也开一家店。三叔的话正说到了他的心里,更激发文涛把好产品以最实惠的价格带回家乡的决心。
经过对市场的调查发现,清徐商务会谈的方式,大多是喝酒吃饭这种比较粗放的方式,想要找一处环境雅静的茶馆谈谈事儿还真是不易。

在清徐也开一家茶店!2019年8月15日,文涛在清徐御水湾开起茶店。文涛原本在南方就有不少太原与清徐的客户,这一来,这些原有的客户想要买茶,就近去取,方便了许多。2020年初,表弟退伍回乡创业,文涛决定支持一把,为表弟创业当带路人,同时也为社会力所能及提供一些就业岗位。2020年9月3日,他将清徐的茶店搬迁到面积更宽敞、环境更雅静的现地址,“清鸿茶行”正式开始运营。
七年青春写华章。而今,文涛的愿景是,将自己所学专业能最大化地用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他希望能够在清徐成立行业学会,能够将自己所学所知,系统地教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学习茶知识,为健康清徐做贡献。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人脉及专业资源,与发展家乡药茶链接起来。
回首来时路,文涛最大的感受是,晋商的诚信与厚道是法宝。诚信带给他好运气,让他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在苏州做生意,好多老客户常常是茶叶还没有开始采购,早早儿先把钱打过来,让他的现金流得以充分周转。由于诚信,也使得他的业务滚雪球般由小到大稳步发展起来。由于诚信,好多老客户合作七年成为他生意场上的唯一:有这样一个客户,因所在村迁移,村里有一片只有本地人知道的茶山已无路可走。而这家老客户每到采茶季,都会划着小船过去,采集野生红茶专供文涛茶店。
回首来时路,文涛最大的感受是,身边的贵人是他创业路上最大的财富。打从记事起,文涛记得离学校较近的他,学校缺扫把簸箕,父母总是让他把家里的工具拿去共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的集体主义观念。打从做生意起,首单客户吴大哥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他不仅是他七年如一日的合作伙伴,更教给他做人做事认真精细的方法。资产上千万的吴大哥,做任何事都亲力亲为、追求极致:记得一次,为买到一个合适的吊灯,这位吴大哥专程开车从苏州赴上海,终于买到他理想的物品。从这位吴大哥身上,文涛懂得了做事业追求极致才能做好。也是在与吴大哥的相处中,文涛领悟到做事业既要能当指挥员,还要能做战斗员、消防员等道理。

回首来时路,文涛认为他最大的福气是,遇到一位与他同甘共苦的爱人。爱人是湖南人,安化移民,与他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相恋,一直支持他陪伴他创业开店,共同坚守着心中的理想一路走来。
回首来时路,文涛有一个想法,让山西药茶中一定要有清徐品牌!酸枣茶,是文涛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小时候特别爱吃野酸枣的文涛,一直琢磨着要用酸枣芽,炒出酸枣茶,使其助消化、促睡眠等功效,能服务社会,并以此形成山西酸枣树的产业链,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关于他的酸枣茶思路,记者发稿前征询他的意见,这些商业机密可否对外公开,文涛却爽朗地笑着说:完全可以公开,这些好的思路与想法,不管给谁提供信息,都是好事儿。让更多有共鸣的人一起去打造山西药茶品牌,咱山西就能多出更多好产品,咱农民就能更多出一项致富新门路……言语中,满是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当前,我省上下正在高质量转型发展趟新路的大潮中积极作为,奋力前行。身为一名时代青年,毕文涛也正合着同样的节拍,积极致力于打造清徐药茶的谋划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将自己所知所学全部发挥出来,为家乡发展搭一把手,尽一份力,是毕文涛——这位在外创业的清徐人当下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