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伯是军人出身,家中纪律严明,规矩颇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准剩饭。他定义的剩饭标准,准确地说是不准剩饭米粒。我6岁时随父亲到北京游玩,住在大伯位于丰台的家。那时房子后面就是农田,绿树成荫,庄稼繁茂,早晨出门,一会儿工夫就能收获一小袋蝉蜕。有一回,因为约好了小朋友晚饭后去玩儿,我三下五除二把饭扒拉完了就要跑,被我大伯一把拽回来,非常严肃地说:“你把碗里饭吃干净再走!”其实碗里没剩什么饭,就几个饭米粒而已,我当时很不情愿地嘟着嘴把剩下的米粒儿胡噜干净,跑开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吃饭的时候就能想起来,所以我再不剩饭。现在年龄渐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剩饭的好处,既节约又减肥。
有了孩子以后,吃饭成了问题,因为现在人们养孩子都比较精细,小孩子的饭食做得更是精致仔细,这种不吃换那种,既浪费食材又浪费时间。为了避免这种浪费,我琢磨既然孩子不能随大人吃,那大人就随孩子吃吧。自从小朋友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饭,我们的饮食标准就是三菜一汤或者四菜一汤,为适合小朋友的口味,清淡为主。吃饭的原则是:一,可以点菜,但是必须头天晚上说好,否则做什么吃什么。不吃可以,不提供其他饭食,一直等到下一顿。二,每次少盛,吃完再盛,尽量保证盘碗干净。现在两个小朋友偶尔也有闹情绪不吃饭的时候,但我依然坚持原则。
勤俭节约是多方面的,对于孩子来说,吃饭不浪费可能是最简单易行的勤俭节约。上行下效,孩子是成人的镜子,我们要求孩子不浪费,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个不浪费的好榜样。